近期,小米SU7的一起嚴重事故引發了行業對駕駛輔助技術和隱藏式門把手的深刻反思,同時也間接促使人們關注到另一項尚未廣泛普及但同樣充滿潛力的新技術——CMS電子后視鏡。這項技術的命運,或許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自2023年7月1日起,隨著《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的正式實施,CMS電子后視鏡正式獲得了合法上路的資格。與傳統后視鏡相比,CMS電子后視鏡通過攝像頭捕捉車外后方的圖像,并在專用顯示器上展示,其優勢在于,即便在雨天或夜間等視線不佳的條件下,也能提供清晰的后方視野。這一技術的初衷,無疑是為了提升行車安全。
然而,CMS電子后視鏡并非簡單的“攝像頭+顯示器”組合。它的技術要求遠高于倒車影像系統,涉及視野范圍、圖像延遲、亮度、安裝位置、抗沖擊性和電氣安全等多個方面。由于技術門檻較高且制造成本不菲,目前該技術的普及程度仍然有限。
盡管如此,面對國內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CMS電子后視鏡很可能成為車企們下一個競相追逐的焦點。已有技術供應商將整套系統的成本從數萬元降至數千元,并有望進一步降低。未來,或許會有更多車型將CMS電子后視鏡作為全系標配。
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CMS電子后視鏡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不同車企的車型中,顯示器安裝位置各異,有的位于門板上,有的則安裝在中控臺上。這導致駕駛員在觀察后視鏡和車外情況時,需要頻繁轉移視線,增加了使用的復雜性和操作難度。相比之下,傳統后視鏡則能更方便地通過余光觀察側方道路環境。
CMS電子后視鏡在距離判斷上也存在挑戰。由于攝像頭的視覺景深特性,駕駛員難以準確判斷后方物體的距離,在倒車泊位時尤為困難。雖然通過屏幕顯示引導線可以提供一定的輔助,但這一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
更重要的是,CMS電子后視鏡并未完全消除側方盲區。盡管部分車型提供了廣角視覺,但盲區仍然存在。這使得不少用戶對CMS電子后視鏡持懷疑態度,認為它并未解決傳統后視鏡的最大問題。
CMS電子后視鏡的可靠性問題也備受關注。盡管中控屏幕和全液晶儀表已在汽車上廣泛應用,但偶發的黑屏故障仍時有發生。作為涉及駕駛安全的關鍵部件,CMS電子后視鏡一旦出現故障,將嚴重威脅行車安全。
因此,CMS電子后視鏡技術亟待重視和優化。其存在的弊端和隱患需要及時改進,相關技術標準和法規也需及時更新。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這項技術在未來的發展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同時,也有觀點認為,CMS電子后視鏡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汽車智能化技術的不斷進步,CMS電子后視鏡未來有望衍生出更多獨特功能,為汽車科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