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生活與人工智能的雙重驅動下,鋰離子電池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性能飛躍,而作為鋰電池領域的經典之作,18650圓柱電池正借助全極耳技術實現“再生”。這一技術不僅顛覆了傳統電池的設計理念,更為18650電池帶來了新生。
早在1991年,全球首顆商用18650鋰離子電池便已問世,并率先應用于攝像機等設備,開啟了鋰電時代的大門。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和規模化量產能力的提升,2008年,特斯拉Roadster開創性地采用18650電池組作為動力源,成功推動了圓柱電池在動力領域的廣泛應用。隨后的Model S與Model X更是將續航里程提升至500公里以上,樹立了高端電動車的性能標桿。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18650電池憑借其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制造的優勢,迅速占領了市場。特斯拉的銷量在2015年突破5萬輛大關,而松下圓柱電池的出貨量也達到了4.5GWh。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能驅動的終端設備已經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從移動辦公到智能家居,各類便攜設備的互聯互通日益緊密。18650電池以其穩定的輸出性能,成為了驅動智能生活普及的重要力量。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式增長,技術路線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在成組技術上曾面臨諸多挑戰,數千顆18650小電芯在成組時的一致性、熱均衡及故障隔離等問題難以解決。因此,主流車企紛紛轉向具有單體集成優勢的大方形電池。同時,消費電子市場對產品的輕薄化和快充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場更傾向于選擇軟包電池,這使得18650電池一度陷入困境。
但全極耳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18650電池的命運。這種技術通過結構創新,將整個正負極集流體變成極耳,從而增大了電流傳導面積、縮短了電流的傳導距離,有效降低了電池的內阻和發熱量。據比克電池介紹,全極耳技術全面提升了電池的性能,包括高功率、低內阻、低溫升、快速充電、長循環壽命和高容量等方面。
全極耳技術不僅突破了傳統電池的性能極限,還為18650電池打開了新的應用空間。以電動工具為例,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消費需求的升級,無線電動工具對傳統燃油動力設備的替代進程正在加速。然而,傳統18650電池難以滿足高負載工況下的瞬時大電流需求,且續航時間短、充電速度慢,嚴重影響了作業效率。而全極耳技術的出現,使得電動工具的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
比克電池的全極耳18650 30D產品,相比傳統電池在放電能力上提升了100%,支持最大60A的持續放電,可在10秒內以最大脈沖電流120A持續放電,支持在-40℃至80℃的溫度范圍內使用,能量密度高達250Wh/Kg,續航時間提升了30%,循環壽命達到600周,從10%充電至80%僅需9分鐘。這一產品能夠輕松應對極端復雜的工作任務,滿足了市場對高性能動力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
全極耳18650電池在電動兩輪車、智能家居、人形機器人、BBU、eVTOL、移動醫療設備和戶外便攜儲能等領域也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憑借其持續進階的性能表現和成熟穩定的量產體系,全極耳18650電池正在構建起多元化的增長曲線。
根據《中國圓柱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顯示,2024年全球18650型號的圓柱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了59.0億顆,占總出貨量的46.1%。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比克電池憑借其深厚的技術沉淀和產能布局,位列全球出貨量TOP10的第七名,展現了老牌圓柱電池廠商的強勁實力。
作為國內圓柱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比克電池早在2006年便在國內率先實現了18650電芯的自動化規模量產,建立了完善的工藝體系和品控能力。多年來,比克電池不斷突破18650電芯容量的極限,并將大圓柱全極耳技術應用于小圓柱電池中,開辟了高功率的新賽道。比克電池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升終端用戶的體驗,在多元場景中實現價值賦能。
18650電池的“逆生長”奇跡,是新質生產力在鋰電領域的生動實踐。通過技術創新和場景拓展,18650電池打破了傳統增長邏輯的束縛,開辟了全新的增長空間。在全極耳技術的推動下,傳統產品正以嶄新的姿態在全球鋰電產業變革中重新定位其不可替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