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系汽車制造業的動蕩中,日產汽車再次成為焦點,繼與本田的合并談判破裂后,市場傳言其與豐田汽車或將展開新的合作探索。這一消息源自日本《每日新聞》5月20日的報道,指出豐田高層已與日產就潛在的合作進行了初步接觸,盡管雙方均未對此作出正式回應。
回顧過去,日產與本田的合并之路可謂曲折。兩大車企曾深入探討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三菱汽車的加入更是讓這一聯盟看似堅不可摧。然而,隨著富士康母公司鴻海對日產的潛在收購興趣浮現,合并計劃開始加速,卻在最終關頭因日產管理層對本田提出的“子公司化”方案強烈反對而宣告破裂。這一失敗不僅揭示了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的焦慮,也讓日產、本田及三菱的合作關系陷入冰點。
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挑戰,日產汽車在新任CEO伊萬·埃斯皮諾薩的帶領下,采取了更為激進的自救措施。在5月初的財報會上,他宣布了一系列重組計劃,包括關閉7家工廠、裁員2萬名、削減研發支出20%等,旨在通過大規模的成本削減實現盈利。這些措施雖然激進,但也反映出日產在生存壓力下的無奈選擇。
伊萬·埃斯皮諾薩在多個場合強調,日產正在積極評估包括中國車企、科技公司在內的潛在合作伙伴,但堅持“不被任何一方綁架”的原則。這種審慎態度或許源于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歷史教訓,該聯盟因股權糾紛而長期內耗,導致日產在電動化領域錯失良機。
與此同時,豐田汽車作為日系車企的領頭羊,也在尋求新的增長點。豐田已持有多家日本汽車制造商的股份,若能將日產納入旗下,將形成覆蓋全品類的強大聯盟。面對電動化轉型的挑戰,豐田與日產有著共同的困境和合作意愿,使得雙方的合作成為可能。
然而,日產與豐田的合作之路同樣充滿變數。日產前任CEO內田誠的“生存論”與現任CEO伊萬·埃斯皮諾薩的“自救優先”策略形成了鮮明對比,反映出日產對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日產能否通過與豐田的合作實現自救,尚需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