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德系豪車三巨頭,電動化浪潮中如何重尋中國之路?

   時間:2025-05-19 15:43:34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在2025年的財務首季,德國三大豪華汽車品牌——寶馬、奔馳與奧迪(簡稱BBA),共同面臨了一份令業界震驚的財報。這份成績單不僅揭示了它們在中國市場遭遇的嚴峻挑戰,也映射出傳統豪華車品牌在新能源轉型道路上的坎坷。

分析指出,BBA在中國市場的價格體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動蕩。為了應對本土品牌發起的價格戰,BBA不得不大幅度下調旗下主力車型的價格。例如,寶馬3系、奧迪A4L和奔馳C級等曾經售價超過30萬元的車型,如今在終端優惠后普遍跌破25萬元大關。更為嚴峻的是,奧迪A6L的入門版價格甚至已下探至28.9萬元,與三年前相比降幅超過30%。然而,這一“以價換量”的傳統策略并未奏效,反而進一步壓縮了BBA的利潤空間。

銷量的下滑與利潤的縮水,直接導致了BBA在中國市場的渠道網絡收縮。例如,寶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寶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已宣布閉店,而天津最大的奧迪4S店永濠奧迪也關門大吉。這一系列變故不僅削弱了BBA的品牌影響力,更讓消費者對它們的未來產生了深深的疑慮。

在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中,BBA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當它們還在為燃油車銷量的下滑而苦惱時,中國本土品牌已經憑借電動化、智能化的優勢發起了猛烈的攻勢。例如,問界M8以35.98萬元的起售價,在短短22天內就斬獲了7萬輛訂單,直接搶占了BBA的高端客戶市場。同時,小米SU7的銷量也超越了傳統的56E(指寶馬5系、奧迪A6L和奔馳E級),成為中大型轎車市場的亞軍。這種競爭已經從單純的產品力比拼升級為生態體系的較量,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車企正通過全球供應鏈布局,構建起BBA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

在電動化賽道上,BBA三巨頭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分化態勢。寶馬一季度純電車型交付量達10.95萬輛,同比增長32.4%,占全球銷量的近20%。奧迪純電車型銷量增長30%至4.6萬輛,雖然體量有限,但也在穩步增長。相比之下,奔馳則成為了唯一純電銷量倒退的品牌,交付量下降14%至4.07萬輛,單車虧損更是高達1.2萬歐元。這種分化揭示了技術投入與本土化供應鏈、用戶需求精準匹配的重要性。寶馬與奧迪通過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合作,快速補足了智能化短板,而奔馳則因過度依賴自有技術體系,未能及時響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從而陷入了困境。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狀,BBA并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求自救之道。它們的共同選擇是加速本土化技術合作。寶馬與阿里巴巴攜手開發智能座艙,將AI大語言模型引入車內,推出了“用車專家”和“出行伴侶”兩大定制AI智能體。同時,寶馬在中國建立了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網絡,擁有超過3000名研發人員,其中70%的智能座艙功能由中國團隊自主開發。奧迪則與華為合作,首款搭載華為高階智駕方案的Q6L e-tron將于2025年上市。奧迪還宣布與上汽集團聯合開發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數字平臺,計劃于2026年推出首款國產車型。奔馳則押注無圖自動駕駛技術,其上海研發中心的2000余名工程師正在開發中國專屬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基于MB.OS智能域控制架構開發L2++級智駕系統。

BBA這種“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調整,無疑展現了它們的決心與勇氣。然而,這些努力能否轉化為實際的產品競爭力,還需經過市場的檢驗。在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BBA能否在這場生死競速中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木兰县| 中江县| 家居| 扶风县| 英超| 应城市| 佛山市| 锡林浩特市| 休宁县| 东丰县| 涞水县| 贞丰县| 延吉市| 北票市| 墨竹工卡县| 措美县| 浦城县| 文安县| 英吉沙县| 甘孜| 卢龙县| 望城县| 葵青区| 五原县| 阜新市| 兴国县| 潞西市| 酒泉市| 隆林| 台北县| 泾源县| 龙川县| 剑河县| 南和县| 波密县| 新营市| 谷城县| 八宿县| 巴塘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