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領域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zhàn):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在學生群體中引發(fā)了作弊風波,還意外地波及到了教師隊伍之中。據(jù)多方報道,學生利用AI工具完成作業(yè)的現(xiàn)象已屢見不鮮,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部分教師也悄然加入了這一行列,但其使用效果卻頻頻受到質疑。
在美國東北大學,一名學生近期向校方提出正式投訴,指控某教授在課堂上使用的講義和演示文稿實則是借助ChatGPT生成的。該學生指出,教授一方面禁止學生使用此類AI工具,另一方面自己卻暗自使用,這種行為被視為虛偽,因此要求退還課程費用,金額高達8000美元。盡管最終未能如愿以償,但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并促使該教授重新審視其教學方法。
據(jù)該校高年級學生艾拉·斯臺普爾頓透露,她在一次課上意外發(fā)現(xiàn)了教授遺留在講義中的ChatGPT提示語,其中包括要求AI“擴展所有部分,請更具體詳細”的指令。這一發(fā)現(xiàn)讓她警覺起來,隨后在教授的演示幻燈片中,她發(fā)現(xiàn)了多處典型的AI生成錯誤,如拼寫錯誤、文字扭曲以及人體器官圖像的錯誤使用等。這些錯誤促使教授意識到,在使用ChatGPT時,必須更加嚴格地審查輸出結果。
東北大學目前仍允許使用生成式AI,但已出臺新政策,要求所有用戶在使用AI生成的內容時,必須明確標注并校對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即所謂的“AI幻覺”。無獨有偶,在南新罕布什爾大學,一名學生也在論文評論中發(fā)現(xiàn)了教授留下的ChatGPT提示語,這讓她懷疑老師并未認真審閱她的作業(yè)。盡管一位教授對此予以否認,但該學生還是選擇了轉學。
這些案例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使用AI來批改作業(yè),但他們的使用技巧并不嫻熟,甚至顯得有些笨拙。與此同時,學生利用AI作弊的情況也日益嚴重。據(jù)一些報道和教師反饋,許多中學生和大學生幾乎在每份作業(yè)中都依賴生成式AI,而教師往往難以察覺和阻止這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