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由S&P標普全球汽車主辦的2025汽車網絡研討會上,華陽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華陽多媒體BU HUD的常務副總經理楊晶,就HUD(抬頭顯示)技術的核心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結合華陽多媒體的實踐經驗與行業內的觀察,楊晶為與會者揭示了HUD技術的演進路徑、市場的差異化特征以及未來的交互場景,為車展顯示領域帶來了專業的見解。
當被問及華陽多媒體HUD的發展歷程時,楊晶詳細介紹道,華陽多媒體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對HUD技術的前瞻布局。作為國內最早投入HUD研發的企業之一,華陽多媒體在2016年成功實現了中國市場首款集成式HUD的量產,2017年推出了首款W-HUD(風擋式抬頭顯示)。2018年,公司成立了專項團隊,開始預研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技術,并在2019年成功獲得了中國OEM(原始設備制造商)的首個AR-HUD項目定點。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華陽多媒體在HUD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2021年,公司基于DLP(數字光處理)技術的AR-HUD成功量產,同年還獲得了國際客戶的項目定點,這標志著華陽多媒體在出海戰略上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2023年,華陽多媒體的首款VPD(虛擬像源顯示)產品獲得了國內客戶的定點。到2024年,華陽多媒體的HUD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00萬臺,并連續獲得了多個國際車企的項目。楊晶預計,到2025年,公司的HUD出貨量和增長率將持續雙增長,進一步鞏固其在規模化與全球化布局上的優勢。
作為同時掌握DLP、LCOS(硅基液晶)和TFT(薄膜晶體管)三種PGU(投影光學單元)技術路徑量產能力的HUD國內頭部企業,華陽多媒體通過全技術棧布局,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楊晶表示,這種多元化的技術路徑使得華陽多媒體在HUD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談到中外AR-HUD市場分化的問題時,楊晶從市場環境、供應鏈生態和輔助駕駛技術協同三個維度進行了解析。他指出,歐美地區以W-HUD為主流,AR-HUD的應用相對較少,而中國市場則因新能源車企的創新驅動和終端用戶對智能交互體驗的高接受度,率先實現了AR-HUD的規?;占啊M瑫r,他還提到,日韓市場受限于道路環境與整車空間布局,目前仍以W-HUD為主。
在供應鏈方面,楊晶表示,國內已經形成了涵蓋自由曲面鏡、TFT屏、背光元器件等關鍵部件的完整供應鏈體系,這使得規?;a成為可能,有效降低了成本,加速了AR-HUD的普及化進程。在技術協同層面,AR-HUD和輔助駕駛是相輔相成的,通過AR-HUD顯示更多的駕駛信息內容,可以增強駕駛員對輔助駕駛的信任感,進一步推動AR-HUD的快速發展。
當被問及HUD是否能替代儀表的問題時,楊晶表示,從國標法規與功能定位來看,儀表需要承擔安全報警燈顯示功能,因此HUD無法單一替代儀表。他以某些新能源車為例,指出這些車輛通過方向盤上的小尺寸顯示屏聚焦關鍵安全狀態信息,同時將更多的駕駛數據備份至HUD顯示,這樣既滿足了法規要求,又優化了駕駛員的信息獲取效率。他預測,未來的儀表物理載體可能會向小型化方向發展,信息顯示功能將逐步向中控屏、HUD等多終端分流。
在談到對下一代抬頭顯示產品的展望時,楊晶表示,華陽多媒體將HUD顯示技術劃分為四個象限。當前的AR-HUD 1.0階段以單焦面顯示為核心,聚焦畫幅擴大、分辨率提升及交互功能開發。而AR-HUD 2.0階段則是VPD階段,目標是推動VPD一體化,實現風擋玻璃從A柱到A柱的顯示。AR-HUD 3.0階段的代表作是華陽多媒體在今年CES以及上海車展發布的景深式3D AR-HUD,通過景深技術打造真實3D效果,以強化用戶體驗。至于AR-HUD 4.0階段,楊晶表示,這是HUD的最終形態,他們期待能夠突破遠距離投影的體積限制,實現全風擋覆蓋的顯示方式。
楊晶還提到了車載顯示屏幕的熱管理需求。他表示,中控顯示屏與HUD都面臨著熱管理的挑戰,尤其是HUD需要應對太陽光倒灌等嚴苛的測試場景。從技術路徑看,當前的解決方案主要分為主動散熱與被動散熱兩類。至于是否會將與動力空調系統的熱管理實現聯動,楊晶表示,這已是可預見的未來趨勢走向。目前,整車熱管理正趨向中央集成化,而將整車中央空調系統與HUD熱管理進行集成,也將是未來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