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鴻蒙操作系統迎來了新的里程碑,一款搭載HarmonyOS 5的鴻蒙電腦正式亮相,標志著鴻蒙生態已逐漸羽翼豐滿。與鴻蒙手機早期面臨的應用匱乏不同,如今的鴻蒙電腦問世即配備了豐富的移動應用,這些應用已順利完成桌面端的適配。這一變化意味著,對于開發者而言,“是否開發鴻蒙版本的應用”已不再是令人糾結的選擇題,而是成為了必須考慮的選項。
鴻蒙系統的成熟,無疑是中國科技自立的一個壯舉。然而,這一壯舉背后的故事并不簡單。鴻蒙系統涉及操作系統內核、文件系統、編程語言、AI框架和大模型等復雜的核心技術,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雖然知道鴻蒙系統很厲害,但具體厲害在哪里卻難以說清。而對于參與鴻蒙開發的軟件技術人員來說,雖然對系統的奧秘和開發細節了如指掌,但關于項目啟動的利弊權衡、外界的質疑壓力以及團隊間的磨合等細節,卻往往不便透露。
那么,如何向大眾講述鴻蒙生態逐漸成熟的故事及其深層邏輯呢?微信與鴻蒙的關系,或許可以作為一個線索。
微信作為國民級應用,其鴻蒙版的開發、上線與完善,可以說是移動應用向鴻蒙遷移的難度最高的項目之一。更重要的是,微信幾乎每天都與用戶打交道,微信鴻蒙版進入日常生活,意味著國產科技崛起的宏大故事其實離普通人很近。你通過微信鴻蒙版發送的一條消息、一張照片或一段視頻,都在為鴻蒙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回顧歷史,自HarmonyOS NEXT開始,鴻蒙正式放棄了安卓框架,成為獨立的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這是鴻蒙生態的一個重要節點。然而,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4上,HarmonyOS NEXT Beta正式發布時,首批官宣的原生應用名單中,5000個主流應用里卻偏偏少了微信。這一缺席引發了外界的種種猜測和疑惑。
有人認為,微信未能及時適配鴻蒙,可能意味著鴻蒙的技術體系尚未完全成熟,微信不愿投入資源去適配一個前景未知的操作系統。也有人質疑,微信并不缺乏技術能力,卻遲遲不適配鴻蒙,是態度問題。大量華為手機用戶因此感到不安,畢竟再想支持國產系統,也不可能以犧牲社交為代價。
然而,真相在一年后被揭開。2025年1月9日,微信鴻蒙版正式上架鴻蒙應用市場。騰訊官方微信公眾號“鵝廠黑板報”發布文章透露,早在2024年3月21日,微信內部就已決定開發鴻蒙版,并且是原生形式,徹底與安卓脫離。
微信鴻蒙版之所以缺席早期鴻蒙系統,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太難。以原生形式適配鴻蒙系統,意味著要將微信十多年來沉淀的十億規模用戶和所有核心功能搬遷到一個全新的技術版圖上,用鴻蒙全新的技術框架和編程語言ArkTS從頭重寫所有模塊,涉及數千萬行代碼的遷移。這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堪稱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技術長征。
在操作系統領域,存在一個著名的“雞與蛋困局”,即用戶因應用匱乏而拒絕使用新系統,開發者因用戶基數不足而不愿投入開發,形成惡性循環。鴻蒙要打破這一困局,就必須在生態層面取得突破。而微信作為國民級應用,是鴻蒙系統打破“雞與蛋困局”的關鍵。
微信鴻蒙版的開發成功,至少回應了三個問題。首先,證明了鴻蒙系統已經具備了獨立技術能力,打破了“中國無法自研操作系統”的質疑。其次,證明了鴻蒙開發是有必要且有回報的,對其他開發者具有激勵作用。最后,證明了鴻蒙已經具備承載復雜應用的完整能力,為“鴻蒙開發怎么干”提供了實踐經驗。
從2024年3月微信和鴻蒙兩個團隊的集結,到2025年1月鴻蒙原生版微信在華為應用市場上架,這場技術長征用時八個月。期間,微信鴻蒙版經歷了從基礎版本到功能全適配的加速融入過程,每一步都凝聚著雙方的共同努力和信任基礎。
如今,微信鴻蒙版已經成熟,不僅滿足了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還在一些細節體驗上進行了完善。例如,利用鴻蒙系統的安全架構和微內核架構,微信鴻蒙版在隱私保護和多線程交互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體驗。同時,鴻蒙系統的分布式、全場景特性也讓微信等社交應用有了更廣闊的價值挖掘潛力。
隨著微信鴻蒙版的成熟和HarmonyOS 5的正式發布,國產操作系統生態已經突破了“雞與蛋困局”,走向健全。公眾對國產系統的信任也在逐漸建立。最近Windows授權到期,沒有人再擔心華為PC會成為“板磚”,因為這一次,我們有鴻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