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車業務因一起涉及首款車型SU7 Ultra的維權事件而備受矚目。事件的起因是有關小米汽車前艙蓋涉嫌虛假宣傳的爭議,這一風波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報道,小米汽車的“挖孔版”前艙蓋在宣傳中被描繪得極具特色,聲稱擁有獨特的內部結構和風道設計,且普通版車型無法改裝。然而,車主們在購買并安裝后發現,這一部件可能只是外觀上的裝飾,并無實際宣傳的空氣動力學功能。這一發現讓車主們感到被欺騙,認為小米汽車存在虛假宣傳的行為。
隨著車主們的不滿情緒升級,一場維權行動悄然展開。車主代表與小米汽車高層進行了多次談判,但雙方未能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據車主代表透露,在談判過程中,小米方面承認了在宣傳上存在的問題,但表示如果同意用戶退訂,將對小米汽車的未來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業務崩塌。
面對這一僵局,車主們并未退縮。他們表示,愿意繼續與小米汽車進行溝通,但如果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他們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據車主組織透露,目前已有超過70名車主加入維權訴訟群,計劃共同起訴小米汽車虛假宣傳,并要求“退一賠三”。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也在個人微博上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回應。他否認了自己在談判中發表過“退訂會直接造成小米汽車崩塌”的言論,并表示相關報道均為不實內容。小米公關負責人王化也轉發了李肖爽的微博,并鼓勵他直面用戶問題,傾聽大家的反饋。
這場維權事件不僅對小米汽車的聲譽造成了影響,也對小米集團的股價帶來了波動。在事件發酵后的幾天里,小米集團的股價一度下跌,投資者對小米汽車業務的信心受到考驗。盡管隨后股價有所回升,但這一事件無疑給小米汽車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小米汽車近期遭遇的唯一挑戰。此前,小米集團股價還曾因一起車禍事件而受到影響。雖然股價在隨后有所反彈,但此次“前艙蓋風波”再次讓投資者對小米汽車業務的未來產生了擔憂。
目前,小米汽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維護企業的聲譽和形象,將是小米汽車未來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