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集團(1810.HK)旗下的汽車業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其首款車型小米SU7 Ultra的“挖孔版”前艙蓋問題引發了車主的大規模維權行動。據了解,車主們對小米汽車宣傳中的某些信息表示強烈不滿,認為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
車主代表與小米汽車高層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閉門會議,試圖解決這一爭端。然而,雙方并未能達成共識,談判結果令人失望。據車主代表透露,小米方面堅決反對車主提出的退訂請求,聲稱這將導致小米汽車業務的崩潰。這一立場引發了車主們的強烈不滿。
5月15日晚,網絡作家及車主代表“風云XTony”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談判的細節。他表示,盡管雙方進行了“充分而坦率的交談”,但小米方面僅承認在宣傳上存在瑕疵,對于車主的退訂要求則持堅決反對態度。這一表態讓車主們感到憤怒和失望。
車主們認為,他們在購買小米SU7 Ultra時,被宣傳中的“挖孔版”碳纖維前艙蓋所吸引。該部件被宣傳為具有獨特的內部結構和風道設計,且普通版車型無法改裝。然而,車主們后來發現,這一部件可能只是徒有其表,并無實際宣傳的空氣動力學功能。更令他們感到不滿的是,普通版車型僅需數千元即可進行外觀改裝,達到類似效果。因此,車主們認為小米汽車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
隨著這一事件的持續發酵,小米集團的股價也受到了波及。5月12日,小米集團股價在盤中一度跳水大跌近6%,最終收盤時跌幅為1.46%。次日,股價繼續下跌至48.65港元,跌幅達到3.85%。這一連串的下跌讓投資者對小米汽車的信心產生了動搖。
回顧過去,小米集團的股價在4月初曾因一起車禍事件而跌破50港元。經過調整后,股價在4月中旬有所反彈。然而,進入5月后,隨著“前艙蓋風波”等負面輿情的不斷升級,投資者對小米汽車業務的信心再次受到考驗。尤其是在5月2日股價達到階段性高點53.1港元后,股價便開始持續承壓。
目前,車主們已經組織了超過70人的維權訴訟群,計劃共同起訴小米汽車虛假宣傳,并要求“退一賠三”。他們表示,將堅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無論談判還是訴訟,都將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