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礦山行業迎來了一項里程碑式的進展——首個包含上百臺純電動無人駕駛礦卡的集群正式投入運營。這一成就不僅標志著我國無人駕駛技術在礦山領域實現了從試驗階段向規模化應用的跨越,也預示著我國智能礦山建設的步伐正在加速。
這批行駛在礦區內的白色礦用卡車,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它們取消了傳統的駕駛室設計。取而代之的是先進的磷酸鐵鋰電池組,每組電池容量高達564千瓦時。據了解,這些礦卡的單次換電時間不超過6分鐘,而充滿電僅需1小時,滿電狀態下能夠拉載90噸貨物行駛約60公里。這樣的性能表現,不僅實現了礦山運輸作業的全流程無人化,還有效地實現了零碳排放。
華能伊敏露天礦作為此次項目的實施地,其礦長舒應秋介紹了這些無人駕駛礦卡的獨特之處。他表示,所有礦卡的動力均來自光伏綠電,單車綜合運輸效能比人工操作提高了20%。更令人驚嘆的是,這些礦卡能夠在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下連續作業,同時滿足電動礦卡在顛簸、振動和高沖擊工況下的運行要求。
這批無人駕駛礦卡的環保效益也十分顯著。據估算,它們每年可替代柴油超過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萬噸。這不僅體現了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也展示了我國在智能礦山建設方面的技術創新和成果。
這批無人駕駛礦卡還具備自主感知、規劃和決策功能。通過智能調度和設備監管平臺,它們能夠實現采、運、排及換電等全流程的自動化作業。這不僅提高了礦山的運營效率,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風險。
此次百臺純電動無人駕駛礦卡集群的成功投運,是我國礦山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推動了無人駕駛技術在礦山領域的廣泛應用,也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