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正逐漸成為汽車市場的新標配,即便是價格在二十萬元左右的車型,也紛紛配備了高速領航輔助功能。隨著用戶基數的增長,安全性能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然而,由于行業標準尚未統一,各大車企在輔助駕駛技術的研發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軟硬件配置的不同,以及對用戶需求理解的差異,導致了輔助駕駛產品的體驗千差萬別。
近期,我們有機會深度體驗了領克08 EM-P和比亞迪唐 DM-i這兩款熱門插混SUV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在相同的路線和時間段內,兩款車的表現截然不同。
領克08 EM-P搭載了千里浩瀚H1方案,而比亞迪唐 DM-i則配備了天神之眼C方案,兩者均采用了自研算法。在硬件配置上,比亞迪唐 DM-i的感知硬件稍占優勢,采用了前置三目ADS攝像頭方案,其余傳感器配置與領克08 EM-P相似。
在實際測試中,兩款車在五十多公里的行程中,除了收費站外,均保持了輔助功能不降級,功能覆蓋率較高。所有匝道也都順利通過,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這是用戶愿意使用領航輔助功能的基礎——功能穩定可用。但要想達到好用且安全的標準,還需關注輔助駕駛功能的細節表現。
從整體表現來看,領克08 EM-P的輔助駕駛體驗更加平穩。在巡航狀態下,領克08的方向盤控制精準,沒有多余的動作,而比亞迪唐的方向盤則會出現輕微抖動,給駕駛員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
兩款車在變道時的表現也存在較大差異。比亞迪唐 DM-i在變道時猶豫不決,導致多次變道失敗,而領克08 EM-P則表現得更加果斷精準。
變道動作涉及感知車流信息、判斷變道時機、規劃路徑和執行動作等多個環節。由于車流是動態的,感知數據必須不斷更新,車輛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準確判斷,確保變道既安全又舒適。
在這方面,領克08 EM-P搭載的國產自研華山A1000芯片表現出色。該芯片能夠高效處理多個傳感器的融合數據,具備強大的圖像處理能力,支持多達16路高清高動態圖像的實時處理,每秒能處理1.2G個像素。結合國內復雜的交通數據進行訓練和優化過的算法模型,使領克08 EM-P對路況變化的反饋更加迅速,變道更加靈活。
精確的橫向和縱向控制也是影響變道乘坐體驗的重要因素。領克08 EM-P誕生于CMA Evo新能源架構,底盤和操控調校具有優勢,搭載了減震器復位彈簧,減少了乘坐眩暈感。同時,其零百加速僅需4.6秒,在變道超車時提速更果斷,成功率高,帶來了更接近人駕的舒適感。
相比之下,比亞迪唐 DM-i在變道時常常伴隨剎車動作,會出現明顯的點頭現象。除了算法決定的剎車點和人駕不太統一以外,底盤相對較軟也是導致乘坐體驗不佳的原因之一。在行駛過程中,比亞迪唐 DM-i還多次出現無預警的突然減速剎車情況,推測可能是系統誤判前方存在障礙物,導致誤觸發剎車。
領克08 EM-P則對周圍環境的感知更加精準,不僅沒有出現“幽靈點剎”,還能捕捉到隔壁車輛的變道傾向,并迅速減速預防切入。
為了進一步提高安全性,領克08 EM-P采用了雙芯片互為冗余的架構設計。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兩顆芯片可以相互監測和驗證對方的工作狀態和計算結果。一旦其中一顆芯片出現故障或異常,另一顆芯片可以立即接管工作,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同時,領克08 EM-P的輔助駕駛系統還設置了一種懲罰機制。一旦檢測到駕駛員脫手行為,將進行三級報警提醒。如果駕駛員不及時糾正動作,本次駕駛過程中將無法使用智駕功能,需等到下一次用車時才能重新啟動。這一機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用戶體驗,但強化了車主的安全意識,保障了駕駛安全。
在泊車測試中,領克08 EM-P和比亞迪唐 DM-i都能順利泊入普通車位。但面對旁邊有柱子、地面有排水井的特殊車位時,領克08 EM-P依然能夠順利泊入,而比亞迪唐 DM-i則三次均失敗。這主要體現了軟件實力的差異。
綜合來看,領克08 EM-P在感知硬件的利用、對國內路況的了解以及細節把控上表現更佳。其駕駛風格利落,能讓駕駛員使用起來更加愉悅。同時,通過更嚴謹的“脫手懲罰機制”,幫助駕駛員正確使用功能,普及了功能合理利用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