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產業在科技巨頭的推動下,正加速向制造與商業服務等領域滲透,市場普遍預期2025年將成為該產業的爆發之年。近期,機器人領域的“靈巧手”概念迅速升溫,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多家機構紛紛關注這一領域的產業鏈機遇,尤其是在技術路徑尚未完全確定的情況下。
當前,人形機器人正處于量產的前夜,靈巧手概念的火熱為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一趨勢的推動下,機器人領域的廠商迎來了新的市場機遇。聯想集團作為機器人產品領域的領軍企業,不僅在工業機器人賽道深耕多年,還通過其晨星機器人產品系列,錨定了工業應用這一重要方向,助力工業制造向人機共融的新階段邁進。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機器人產業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靈巧手領域吸引了眾多新玩家的加入,既有專注于靈巧手研發的企業,也有不少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在這一領域布局相關產品。技術路徑的多樣性使得這一領域充滿了競爭與活力。
據行業研究機構GGII分析,中國靈巧手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格局尚未固化,技術路線也未形成共識。然而,市場潛力巨大。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機器人靈巧手市場銷量約為0.57萬只,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34萬只,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90%。這一數據充分展示了靈巧手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
國際數據公司IDC則預測,到2028年,全球用戶在機器人領域的支出將達到近370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3.2%。具身智能的發展,即由智能本體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智能系統,將推動機器人在物理環境中具備感知識別、推理決策、行動執行及任務級交互的能力。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速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發展。
隨著人形機器人研發進度的加快和國內外巨頭的布局,產業鏈投資機會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數據顯示,人形機器人概念指數在一段時間內大幅上漲,顯示了市場對這一領域的強烈信心。政策支持和資本市場的關注也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從技術層面看,人形機器人在交互、自主性和智能性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能夠模仿人類外觀和動作,集成了多學科技術。這些技術進步為人形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堅實基礎。在市場需求方面,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特別是在工業生產中,人形機器人能夠承擔繁重、危險或重復性的工作,提高生產效率。
聯想集團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尤為引人注目。其自研的晨星機器人產品系列已推出多款產品,包括X1、S1、Q1和D1等。其中,晨星足式機器人GS不僅在外觀設計上榮獲國際大獎,還在實際應用中展現了出色的性能。這款機器人能夠搭載大自重通用協作機械臂,行走最大負載超過100公斤,重復定位精度達到輪式機器人的水平。
聯想集團致力于通過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技術為制造業客戶提供高效、智能的生產線解決方案。其晨星機器人已在工業巡檢等場景中實現了深度應用,為高風險、高難度及長耗時連續作業的任務提供了可靠支持。聯想集團還在醫療手術輔助、危險環境作業等領域探索靈巧手的應用潛力。
在聯想Tech World 2025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的首位“硅基員工”——“聯想樂享壹號”人形機器人正式亮相。這款機器人不僅能夠完成肢體協調的動作表演,還能調用聯想全系業務數據解答問題,展現了聯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
多家機構對聯想集團后續市場表現持樂觀態度。國海證券等機構認為,聯想集團在混合式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看好其整體發展。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加速發展,聯想集團作為智能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將通過深耕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化服務領域,為未來的業績增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