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AI讀不懂時鐘,也算不出星期幾?基礎時間認知成挑戰

   時間:2025-05-17 23:10:19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近期,一項關于人工智能(AI)能力邊界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據LiveScience報道,盡管AI在編程、圖像生成、文本創作乃至部分標準化測試中表現出色,但在執行日常生活中看似簡單的“讀時鐘”和“算日子”等任務時,卻頻頻失誤。

這項研究在2025年的“國際學習表征會議”(ICLR)上被詳細介紹,相關論文已在arXiv平臺上發布,盡管尚未完成同行評審。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員Rohit Saxena是論文的主要作者,他指出,人類對時間和日歷概念的掌握幾乎是本能的,而AI在這方面的欠缺應被視為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專門測試時鐘識別和日歷計算的圖像,并將它們輸入到多個具備圖文處理能力的大型語言模型中,包括meta的Llama 3.2-Vision、Anthropic的Claude-3.5 Sonnet、谷歌的Gemini 2.0和OpenAI的GPT-4。然而,測試結果顯示,這些模型在判斷時鐘時間和推算日期星期上的準確率均未超過50%。

Saxena進一步解釋,AI在處理時鐘問題時,不僅需要識別指針的位置,還要理解角度和分辨不同風格的表盤,如羅馬數字或藝術化設計,這遠比簡單的物體識別復雜得多。而日歷問題同樣困擾著AI,特別是在處理如“每年第153天是星期幾”這類問題時,錯誤率依然很高。

研究數據顯示,AI在讀時鐘上的正確率僅為38.7%,而在判斷日歷上的準確率更是低至26.3%。Saxena強調,AI的推理過程并不基于固定的算法規則,而是依賴于從訓練數據中學習到的模式,這導致它們的推理過程缺乏一致性和準確性。

研究還發現,當AI的訓練樣本中缺乏某些特定現象,如閏年或復雜的日歷規則時,它們的表現會進一步下降。即使模型已經理解了“閏年”這一概念,它們也很難將這個知識正確地應用到具體的視覺判斷中。

針對這些問題,研究提出了兩個改進方向:一是增加訓練數據中的代表性示例,以確保AI能夠接觸到更多樣化的情境;二是重新審視AI如何整合邏輯推理與空間感知能力,特別是在處理不常遇到的任務時。這些發現不僅揭示了AI的當前局限,也為未來的研究和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丰镇市| 陇南市| 石门县| 尉氏县| 尖扎县| 田林县| 罗山县| 大丰市| 汉沽区| 锦州市| 枣庄市| 鄂托克旗| 大丰市| 郧西县| 盱眙县| 运城市| 海原县| 视频| 黄山市| 彰武县| 大田县| 盐亭县| 乐业县| 莲花县| 容城县| 东山县| 永春县| 辽阳县| 图片| 莱西市| 偃师市| 台前县| 宝兴县| 旬邑县| 大渡口区| 兖州市| 平顺县| 邵武市| 邮箱|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