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場科技盛宴于5月17日拉開帷幕,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吸引了眾多科技界精英的目光。論壇匯聚了多位院士、科學家及產業界領袖,共同探索科技前沿,點亮智慧之光。
當天下午,一場名為“問道智能”的圓桌論壇成為全場焦點。該論壇由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劉嘉主持,與會嘉賓圍繞智能的奧秘展開了深入探討。
在關于AI是否具備直覺的議題上,搜狐創始人張朝陽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直覺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盡管AI在數據處理和模式識別方面展現出強大能力,但在理解和感知模糊概念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他舉例說,AI可以計算出各種物理公式,但并不意味著它真正理解了這些公式的本質,如波粒二象性。
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張亞勤則對通用人工智能的實現時間提出了看法。他認為,通用人工智能的實現涉及信息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三大難點,整體而言需要15-20年的時間。他強調,這三大智能將并行發展,相互促進。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如果AI能夠根據輸入得到正確的輸出,就可以視為一種理解。他以AlphaGo在圍棋中的表現為例,指出AI的創造性落子與人類直覺在本質上相似,都是基于海量數據的概率函數涌現。然而,他也承認AI缺乏主動探索和產生好奇心的能力。
在談及中美AI差距時,傅盛表示,中國在工程化落地與應用創新方面具備潛力。算法開源、算力替代方案及數據規模等優勢,使中國在某些領域有可能反超美國。張亞勤則強調人才厚度是核心競爭力。他指出,當前中國年輕人對人工智能的掌握速度遠超美國,未來五年將是人工智能創新的關鍵時期。
張朝陽則總結說,中國人在聰明和勤奮方面毫不遜色,再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激烈的競爭環境,使中國在AI及整個科技領域都在追趕甚至超越美國。他個人也表示,如果晚生30年,他也會選擇投身AI領域,包括人形機器人和腦科學等前沿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