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這片風起云涌的戰場上,傳統豪華車巨頭BBA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國產新能源高端品牌的迅速崛起,BBA等老牌豪華車在華銷量遭遇重創,市場地位岌岌可危。
近期,德國汽車三巨頭——大眾、寶馬、奔馳相繼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作為這些巨頭們的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市場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大眾集團雖然總營收達到775.58億歐元,同比增長2.8%,但營業利潤卻大幅下滑36.9%,僅為28.73億歐元。銷量方面,大眾全球銷量微增1.4%,中國市場卻下降了7.1%。
大眾旗下的高端品牌奧迪同樣難逃厄運。一季度,奧迪全球交付量下降3.4%,而在中國市場,降幅更是高達7%,遠超全球市場平均水平。寶馬和奔馳同樣表現不佳,寶馬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降了17.2%,成為其全球銷量下滑最嚴重的單一市場。奔馳雖然在全球市場表現略好,但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下降了10%。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自主品牌如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車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這些品牌不僅銷量屢創新高,而且高端車型的價格區間已經逼近甚至超越了傳統豪華車。面對這一嚴峻形勢,BBA等豪華品牌不得不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研發力度,尋求與中國車企的合作,以提升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等核心技術。
在眾多新興品牌中,小米汽車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其SU7車型在4月份成功奪得10至50萬價格區間銷量榜首,這一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了廣泛討論。然而,小米SU7并非一帆風順。此前,中國汽車質量網發布的質量榜單中,小米SU7評分墊底,引發了巨大爭議。這一結果與小米SU7出色的銷售業績形成了強烈反差。
經過深入調查,汽車博主發現小米SU7的投訴率極低,僅為0.004%,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0.319%。與特斯拉、比亞迪等知名車企相比,小米SU7的投訴率也處于極低水平。這一數據對比無疑讓人對質量榜單的評判標準產生質疑。
小米汽車的創始人雷軍也在個人微博上透露,過去一個多月是他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低落的他甚至取消了部分會議和出差計劃,暫停了社交媒體互動。但好在朋友的留言和鼓勵讓他逐漸找回了前行的勇氣,狀態開始恢復。
小米SU7的故事仍在繼續,銷量與質量的雙重考驗讓它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面對銷量登頂的輝煌和質量爭議的困擾,小米汽車能否憑借銷量的優勢打破質疑,還是會在爭議中迷失方向,這一切都有待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