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車再次陷入輿論漩渦,此次風波源于數百名小米SU7 Ultra車主發起的集體退車行動。這一事件緊隨“3·29銅陵小米SU7爆燃事故”之后,無疑為小米汽車的發展之路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5月7日深夜,小米汽車針對SU7 Ultra車型近期引發的兩大爭議——排位模式解鎖條件變更及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功能表述問題,發布了官方回應,并向消費者表達了歉意。然而,這一舉措并未平息消費者的怒火,反而激發了更大規模的維權行動。
據報道,全國各地的小米SU7 Ultra車主自發組建了維權群,超過300名車主聯合錄制視頻,要求小米汽車提供無損退車服務。部分車主甚至委托律師啟動集體訴訟程序,希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要求小米汽車進行三倍賠償。
面對這一波退車風波,小米汽車上海徐家匯店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不同配置的小米SU7車型提車時間有所不同,其中最低配置車型需要等待長達7個月,而SU7 Ultra車型則是提車時間相對較短的款式。然而,對于消費者的退車要求,小米汽車方面給出的回應卻是:可以協商取消訂單,但定金無法退回。
杭州市民高先生作為小米SU7 Ultra的鎖單用戶,原本對小米汽車抱有極大的期待。然而,面對小米汽車近期的種種表現,他失望地表示不再愿意繼續等待提車,并要求退還2萬元定金。高先生所在的退訂維權群已有39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希望退訂的已付定金消費者,還有一部分是已經提車的消費者。
此次退車風波的根源在于小米汽車的一次更新。近日,小米SU7 Ultra車型更新了1.7.0車機版本,對車輛動力輸出進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馬力被鎖定,車主需要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這一做法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小米汽車存在貨不對板的問題。
針對消費者的質疑,小米汽車表示已暫停相關更新推送,并承諾在下個版本更新中解決問題。同時,對于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功能的質疑,小米汽車提供了限時改配服務,并贈送積分以示誠意。然而,這些措施并未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同濟大學汽車安全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教授認為,按照目前的汽車三包條例,除非涉及安全問題,否則消費者的退車要求很難成立。他指出,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對小米SU7 Ultra的整車功能影響并不大,且從法律法規來看,小米汽車有權選擇不退車。然而,為了維護口碑,小米汽車可能會采取補償措施。
上海創言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查志賢則表示,如果前艙蓋存在虛假宣傳且沒有宣傳中所述功能,那么至少前艙蓋部分是可以退換的。但是整車是否能退換則存在疑問,關鍵在于是否能認定為虛假宣傳。如果不能認定,則需要車企和消費者協商解決。
面對這一輪退車風波,小米汽車的創始人雷軍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過去一個多月是自己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但同時也從朋友的留言中獲得了前行的勇氣和信心。雷軍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關于小米SU7 Ultra挑戰世界之巔的博文,并轉引了一句令他感動的話:“偉大的夢想,從不止步于已知的邊界?!?/p>
此次小米汽車的退車風波再次提醒了車企在市場營銷中需要更加謹慎和透明。消費者的權益必須得到充分保障,任何虛假宣傳或誤導性信息都可能引發嚴重的信任危機。小米汽車和雷軍下一步如何安撫消費者、重建信任關系,將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