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領域小有名氣的吉祥航空,近日正式涉足陸地出行市場,其造車計劃終于落地。這一跨界舉動,無疑與其母公司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的“吉祥大出行”戰略緊密相連。
作為一家擁有龐大機隊的航空公司,吉祥航空在空中業務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萌生了踏足陸地出行領域的念頭。早在2023年11月,均瑤集團就公布了這一戰略,并推出了旗下全新的智能出行科技品牌——吉祥汽車。而造車最為關鍵的生產和制造環節,吉祥汽車則選擇了與云度汽車合作。
云度汽車作為國內首批獲得新能源“雙資質”的企業,其造車實力不容小覷。基于這樣的背景,吉祥汽車將首款車型交由云度打造,也顯得合情合理。然而,當這款名為吉祥AIR的車型真正面世時,卻引發了不少爭議。
在續航方面,吉祥AIR提供了兩種版本,分別搭載容量為51kWh和64kWh的磷酸鐵鋰電池,對應CLTC純電續航里程為435km和530km。然而,在價格層面,吉祥航空卻顯得頗為自信,直接定出了一個14.78萬元起步的價格,對應的是435km的續航版本。這樣的定價策略,讓消費者不禁質疑其性價比。
與同價位的日產N7相比,吉祥AIR在續航、座椅舒適度以及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都顯得遜色不少。因此,有消費者表示,不知道吉祥航空哪來的自信敢給首款新車定價這么高。這樣的定價策略,無疑給吉祥AIR的市場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和市場的競爭,吉祥汽車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畢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益激烈的今天,僅憑跨界背景和新穎的設計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提供性價比高、品質可靠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