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新能源是否足夠“綠色”的議題上,一系列圍繞風電、光伏、電動車及綠氫等領域的討論持續升溫。這些常被視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英雄”產業,也曾因環境風險、煤電消耗增加及退役污染等問題備受質疑。然而,隨著產業的不斷成熟,它們已逐漸證明了自己作為“清潔能源”的實力。
近期,新能源巨頭遠景科技集團在德國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覽會上發布了《遠景2025零碳行動報告》,展示了其在零碳道路上的堅定步伐。報告宣布,自2022年起,遠景已連續三年實現運營碳中和,并提前一年達成100%可再生電力使用的RE100承諾。這份報告不僅是對遠景自身努力的總結,也為新能源行業如何邁向零碳未來提供了參考。
遠景的業務遍布多個新能源領域,其風機訂單量、出貨量及儲能出貨均在全球占據領先地位,同時在動力電池、綠氫和碳管理等方面也有顯著布局。根據報告,至2024年底,遠景已交付的產品預計為全球減少了約23.5億噸的碳排放。然而,新能源設備的制造過程也消耗大量電力,因此確保這些電力的“綠色”至關重要。
面對新能源產業的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等問題,部分企業在制造環節的減碳步伐有所放緩。而遠景則通過能效提升、使用可再生電力等措施,全年實現了約7.7萬噸的碳減排,占總排放量的91%。對于剩余的9%排放量,遠景通過資助符合核證碳標準的項目進行抵消。
遠景還在積極推動核心供應商使用100%綠電。雖然2024年“范圍3”排放的絕對量仍在增長,但遠景正通過設定目標、提供培訓和資金支持等方式,幫助供應商實現減碳。目前,已有部分供應商在遠景的評選中脫穎而出,成為年度可持續先鋒和年度減碳先鋒。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面對歐盟日益嚴格的碳足跡要求,如何跨越“綠色門檻”成為中企出海的重要課題。遠景認為,理解規則背后的目的,勇于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模式,是應對這一挑戰的關鍵。為此,遠景已發起“國際ILCD全生命周期數據網絡”建設,助力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重塑價值鏈話語權。
遠景的零碳產業園模式也備受關注。這一模式通過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高比例、可溯源的綠電直供,吸引了眾多出海歐盟企業的參與。遠景不僅是這一模式的開創者,也是最早的實踐者和技術引領者。未來,遠景計劃在全球建設100個零碳產業園,每年減排10億噸。
2025年的《報告》中,“含AI量”大幅提升。AI技術在遠景的可持續供應鏈和零碳產業園中發揮著核心作用。遠景結合AI算法與全棧技術,推動新能源與電網的實時匹配,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同時,遠景還在AI綠色算力領域取得突破,與騰訊云合作打造了全球首個100%綠電直供的算電協同數據中心。
在遠景看來,零碳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通向未來的必答題。面對不斷變化的時代,遠景專注于題干,而非總是改頭換面的題面,努力破解零碳道路上的難題。通過全球合作和持續創新,遠景正為人類的可持續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