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A股市場多家整車制造企業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的財務報告。據統計,在17家主要整車制造企業中,有11家企業實現了凈利潤的同比增長或凈虧損的收窄,占比高達64.71%。其中,比亞迪(002594.SZ)和上汽集團(600104.SH)的凈利潤位列行業前兩名,分別達到了91.55億元和30.23億元。
在業績增長的企業中,比亞迪以顯著的凈利潤優勢領跑,而上汽集團緊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賽力斯(601127.SH)的營收同比下降了27.91%,但其凈利潤卻達到了7.4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40.60%,成為凈利潤增幅最大的企業。
然而,也有6家車企的凈利潤出現了同比下滑。江淮汽車(600418.SH)、廣汽集團(601238.SH)和長城汽車(601633.SH)的凈利潤跌幅分別達到了311.39%、159.95%和45.60%。其中,江淮汽車和廣汽集團由盈轉虧,分別虧損2.23億元和7.32億元。江淮汽車表示,銷售規模的下降和主營業務毛利的減少是導致虧損的主要原因。
在商用車領域,宇通客車(600066.SH)一季度凈利潤最高,達到了7.55億元,中通客車(000957.SZ)、金龍汽車(600686.SH)、一汽解放(000800.SZ)和安凱客車(000868.SZ)雖然凈利潤均不足1億元,但也實現了盈利。這5家商用車整車企業均在今年一季度保持了盈利狀態。
從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國內上市整車企業的業績呈現出向好的趨勢,尤其是乘用車企業。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1-3月,乘用車國內單月零售量均有所增長,一季度乘用車整體銷量同比增長6%,超出了市場預期。乘用車行業的價格戰也顯得相對溫和,3月降價車型數量大幅減少至23款,去年同期則有51款。
在乘用車企業中,除了比亞迪和上汽集團外,長安汽車(000625.SZ)和福田汽車(600166.SH)的凈利潤也有所增長。然而,北汽藍谷(600733.SH)、海馬汽車(000572.SZ)和眾泰汽車(000980.SZ)仍處于虧損狀態,盡管它們的虧損幅度有所收窄。在商用車企業中,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和金龍客車的凈利潤分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盡管大多數A股整車企業一季度業績向好,但江淮汽車等6家企業的業績卻出現了下滑。江淮汽車作為一家以商用車為主的整車企業,一季度整車銷量下降,導致主營業務毛利減少,同時合營聯營企業的投資收益也同比下滑。廣汽集團和長城汽車雖然仍盈利,但凈利潤大幅下滑,且汽車銷量也出現下降。
總體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A股整車企業大多實現了業績的改善。然而,在競爭激烈的乘用車市場中,部分車企仍需加大力度提升銷售業績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