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蘇先生(化名)近期在上海某汽車銷售公司的購車經歷頗為波折。今年三月,他在這家公司預定了一輛全新汽車,然而,在他支付全款準備提車之前,車輛竟在店內被其他車輛刮擦。
蘇先生對此非常不滿,認為汽車銷售公司應承擔全部責任,并提出更換新車及補償損失的要求。但遺憾的是,他的訴求并未得到銷售公司的及時回應。
為了維護自身權益,蘇先生向《我來幫你忙》節目求助。節目中,上海市首席人民調解員、閔行區消費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沈軼婷詳細解析了這起糾紛。
據沈軼婷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如果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消費者有權要求退貨、更換或修理。而在本案例中,由于汽車銷售公司未能及時提供車輛合格證、發票等必要文件,導致車輛未能完成交付,因此應承擔相應責任。
沈軼婷還引用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指出供應商和經銷商在交付汽車時,必須同時交付一系列隨車憑證和文件。由于銷售公司未能履行這一義務,導致車輛處于未交付狀態,因此應對車輛損壞負責。
在沈軼婷的調解下,汽車銷售公司最終同意了蘇先生的要求,為他更換了一輛全新的汽車。蘇先生對此表示滿意,并放棄了進一步追究銷售公司其他責任的權利。
沈軼婷還在節目中回答了市民關于理發店充值卡退款的問題。她指出,如果消費者在理發店充值后不希望繼續服務,可以要求退還剩余金額。退卡的具體方式應參照辦卡時簽訂的協議或章程。如果因經營者原因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消費者有權在已經享受的折扣價或優惠價基礎上計算服務價格,并要求經營者退還未使用的預付金額。
蘇先生的案例不僅為消費者維權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也提醒了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了解自己的權益和義務。同時,在遭遇侵權行為時,要勇于維權,尋求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和優質的產品或服務。同時,也要了解自己的權益和維權途徑,以便在遭遇問題時能夠及時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最后,沈軼婷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辦理預付費充值卡時,要仔細閱讀相關協議和章程,了解自己的權益和義務。如果遇到問題,要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或尋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