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末至五月初,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于國家會展中心盛大啟幕,吸引了來自全球26個國家及地區的近千家參展商,攜上百款新車及尖端科技璀璨亮相。
此次車展,不僅是一場汽車行業的盛宴,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活力的集中展現。從產品定義、價格策略到商業模式,中國新能源車企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膽嘗試。同時,產業鏈上的領軍企業也在研發效率、技術迭代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續精進,展現了中國速度。
智能化與電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成為本屆車展的亮點之一。一款硬派新能源SUV憑借其獨特的蟹行、原地掉頭及深水航行能力吸引了眾多目光;而一款創新的組合輔助駕駛系統,更是能夠實現跨層停車、自動充電等便捷功能。體積能量密度突破1000瓦時每升的動力電池,也彰顯了中國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
車展現場,觀眾沉浸在智能車機系統的體驗之中,感受未來出行的便捷與樂趣。而領克展臺前的人潮涌動,更是見證了中國品牌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
作為全球動力電池的領頭羊,寧德時代在本屆車展前夕發布了其在電池材料與架構上的最新成果。鈉離子“鈉新電池”的推出,有效降低了對鋰資源的依賴,而驍遙雙核電池的創新架構,則大幅提升了電池的能量密度與續航里程。
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廣汽埃安與滴滴聯手打造的L4級自動駕駛Robotaxi車型備受矚目,計劃年內下線并開啟示范運營。華為發布的乾崑ADS 4系統,則在端到端時延、通行效率及重剎率等方面實現了顯著提升。
跨國車企也在本屆車展上展示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創新轉型成果。從“在中國、為中國”到“在中國、為全球”,跨國車企正逐步完成從制造到研發、從輸入到輸出的角色轉變。奔馳純電長軸距CLA的全球首秀,便是其中國研發團隊高效創新能力的有力證明。
上汽通用別克推出的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及其“逍遙”超級融合架構,同樣彰顯了合資合作2.0時代下的創新速度。而奧迪與華為的深度合作,則讓燃油車也擁有了與電車同級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AI技術的廣泛應用,成為本屆車展的另一大亮點。智己汽車的“線控數字底盤”、小鵬汽車的“AI智能預描”底盤,以及吉利的“全域AI”技術,都展現了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這些技術的出現,不僅重構了人車交互范式,還突破了組合輔助駕駛的場景邊界,為汽車產業的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寶馬、東風汽車等企業也紛紛深化本土AI生態布局,借助AI技術提升產品研發效率與精準度。吉利更是將AI應用于智能汽車全域及全價值鏈環節中,實現了全場景的AI智能體驗。
隨著AI+電動化、AI+智能化的加速推進,汽車行業正迎來顛覆性創新的變革。面對這一趨勢,車企需盡快制定基于AI的戰略規劃,構建適應顛覆性創新的組織架構,以加速轉型步伐并搶占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