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間,“一日店長”活動在各大城市的線下門店中如火如荼地展開,從奶茶鋪到服裝店,再到科技產品體驗店,高顏值的“一日店長”們成為了吸引顧客的新亮點。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如小紅書、微博和抖音,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己在不同門店偶遇“一日店長”的照片和視頻,評論區中不乏詢問“帥哥美女明天還在嗎”的聲音。這些高顏值的店員不僅吸引了眾多粉絲前來打卡,也讓不少路人消費者產生了消費沖動,調侃稱“為了顏值也得消費一把”。
然而,隨著“一日店長”活動的遍地開花,質疑的聲音也逐漸出現。一些消費者對這種以顏值吸引顧客的方式表示反感,認為這影響了普通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他們指出,這些“一日店長”并非專業店員,缺乏必要的服務技能,門店里充斥著前來打卡的粉絲,讓真正想要購物的顧客感到不便。
“一日店長”模式起源于日本時尚圈,最初以品牌邀請明星代言人擔任“臨時店長”為主,通過明星效應吸引粉絲消費。然而,在中國,這一模式逐漸擴展到了網紅、COSER、KOL甚至素人消費者,活動形式也愈發多樣化。
某MCN機構的資深商務人員透露,從品牌方的角度來看,邀請明星或網紅擔任一日店長,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線下消費者,同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銷量。相比起高價邀請明星代言,網紅或COSER的報價更為親民,活動執行也更加靈活高效。
然而,對于參與活動的網紅和COSER來說,他們看重的并非僅僅是報酬,而是這次活動能夠帶來的流量和曝光機會。一位經紀人表示,大部分小百萬粉絲級別的網紅參與一日店長活動主要以互勉為主,即品牌報銷差旅住宿費和當日工資,但不會額外支付坑位費。盡管如此,這些網紅仍然愿意參與活動,因為線下與更多人群的接觸以及被品牌選中的信任背書,能夠提升他們的商業價值,打破固有粉絲圈層進行吸粉。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網紅和COSER涌入“一日店長”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一些普通COSER的報酬被卷到了極低的水平,甚至需要自掏腰包參與活動。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樂此不疲,因為成為“一日店長”象征著流量與商業價值的認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對這種模式持樂觀態度。一些消費者認為,品牌一味地復制“一日店長”模式而忽略了自身調性,不僅會失去忠實粉絲的信任,還可能無法吸引新的客群。一些網紅博主也開始慎重考慮參與線下活動的影響,擔心失去線上濾鏡的加持后無法被大眾消費者所接受。
隨著消費者新鮮感的逐漸褪去,“一日店長”模式也開始面臨降溫的趨勢。一些品牌開始意識到,僅僅依靠顏值和流量是無法長久吸引消費者的。他們開始思考如何推陳出新,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增加粉絲黏性,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