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灣品牌在大陸市場的表現引發了廣泛關注。盡管臺灣歌手在大陸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但臺灣的消費品牌卻未能如音樂般深入人心,反而遭遇了不小的挑戰。
曾經,HTC和納智捷是臺灣品牌的佼佼者。2011年,HTC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高達15%,出貨量達到了驚人的4300萬部,一時風光無限。同年,納智捷大7 SUV也在大陸市場上市,并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時過境遷,這兩個品牌如今在大陸市場的境遇已大不如前。HTC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而納智捷更是陷入了困境。這不禁讓人思考,是大陸市場競爭太過激烈,還是臺灣品牌自身的底氣不足?
裕隆汽車的故事,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裕隆汽車是臺灣汽車工業的先驅,早在1956年就推出了臺灣第一輛車。創始人嚴慶齡因此被譽為“臺灣汽車工業之父”。此后,裕隆通過與日產、三菱等企業的合資合作,逐漸在臺灣市場站穩了腳跟。
然而,裕隆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在推出自主車型飛羚101后,由于電子設備故障率高和車身斷裂等問題,裕隆開始陷入虧損。直到嚴慶齡的兒子嚴凱泰接手后,通過改革和修復與日產的關系,裕隆才逐漸走出困境。
90年代末,裕隆開始進軍大陸市場,與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合資成立了東南汽車,后來又與東風、日產合作成立了風神汽車。然而,在東風日產中,裕隆的股份僅占24%,無法在車尾留下自己的品牌標識,這無疑讓嚴凱泰感到遺憾。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嚴凱泰在2009年推出了納智捷品牌。納智捷憑借超前的配置和智能化的設計,在大陸市場迅速走紅。然而,好景不長,從2015年開始,納智捷開始暴露出油耗高、質量問題頻發等問題,口碑直線下滑。面對國內品牌的猛烈攻勢,納智捷最終無力招架。
2018年,嚴凱泰去世后,納智捷失去了主心骨。2020年,東風裕隆的銷量慘淡,債務高達70億,最終只能走向破產清算。如今,裕隆在臺灣與富士康合作發展電動車,但在大陸市場,納智捷已經成為歷史。
對于臺灣品牌在大陸市場的未來,業內人士紛紛發表看法。修車老張認為,臺灣品牌在大陸市場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要想立足并不容易。而4S店老李則感慨,如果納智捷能夠堅持下去,或許現在也能與國產新能源車一起闖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