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鋰電池行業的創新浪潮中,欣旺達動力汽車電子事業部總經理陳斌斌近日接受了經濟觀察報的深入訪談,分享了企業在動力電池技術創新領域的最新進展。
作為鋰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欣旺達自1997年成立以來,始終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2011年,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據SNE Research數據顯示,欣旺達在中國HEV混動汽車電池裝機量方面,自2021年至2024年持續領跑,并預計將在2024年躋身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
面對日益嚴格的動力電池安全要求,陳斌斌表示,欣旺達正在積極探索智能電芯技術,以進一步提升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他提到,傳統的電池管理系統(BMS)主要依賴電壓、電流、溫度等物理信號的監測,但這些信息往往難以全面反映電池的性能和健康狀態。為此,欣旺達在2025上海車展上展出了智能電芯2.0技術。
智能電芯2.0在上一代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將多維度智能傳感器集成在單顆大容量電芯上,實現了對電芯內部氣壓、外殼形變、電化學阻抗譜等全新參數的實時監測。陳斌斌指出,許多安全事故在發生前都是漸變式惡化的,而智能電芯技術能夠提前幾個小時甚至幾個月探測到潛在的安全隱患。通過解析影響電芯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多維參數,并結合欣旺達自研的BMS算法,智能電芯2.0能夠從用戶層面保障電芯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能與壽命。
然而,智能電芯技術的開發并非易事。陳斌斌坦言,在研發過程中,團隊面臨了諸多技術難題,如傳感器如何避免腐蝕、如何在高度復雜的電磁環境下實現穩定的無線通信,以及如何在復雜的電化學體系下進行多物理表征下的建模等。但經過不懈努力,欣旺達已經成功克服了這些挑戰。
對于智能電芯技術是否會帶來動力電池成本的增加,陳斌斌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表示,由于智能電芯采用了無線技術,可以節省原先的線束成本,因此最終的物料及相關費用(BOM)并不會增加。而且,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智能電芯的成本還要低于傳統電芯。
除了智能電芯技術外,欣旺達還在固態電池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固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及安全性等優勢,被認為是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焦點。陳斌斌透露,欣旺達采用高鎳高硅、半固態/全固態技術路線,計劃在2024年推出首款全場景高能量密度航空動力電池,并完成400Wh/kg固態電池方案和工藝驗證。同時,公司還規劃了五代技術升級,以不斷推動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
針對全固態電池內部壓力較高的問題,陳斌斌表示,欣旺達在固態電池BMS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儲備,能夠應對這一挑戰。他強調,欣旺達將繼續致力于動力電池技術的創新,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