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車展,作為2025年全球汽車產業的焦點盛事,不僅是一場盛大的展覽,更是全球汽車工業在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浪潮中的深刻映射。
與往屆不同,此次車展少了雷軍、周鴻祎等明星企業家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跨國車企加速推進本土化戰略的實質性舉措。這一現象標志著車展正從“造星運動”回歸價值本質,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產品創新成為真正的舞臺中心。
在技術層面,車展見證了“智駕”概念的逐漸退潮,而L3級自動駕駛技術則開始嶄露頭角。小鵬、極氪、嵐圖等車企宣布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商用化,這預示著自動駕駛技術正從試驗階段邁向規模應用的新階段。同時,車企對L3技術的謹慎態度與監管要求的嚴格相呼應,理想汽車、華為等企業在命名和技術術語上的細致考量,體現了行業對技術安全的深刻認識。
車展上,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尤為引人注目。比亞迪騰勢Z概念車搭載的全棧自研線控轉向系統、云輦-M、全線控底盤等尖端技術,不僅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更以“兆瓦閃充”技術刷新了電動車充電效率的記錄。該技術使電動車充電5分鐘即可續航400公里,徹底顛覆了傳統充電體驗,成為中國汽車工業技術創新的新標桿。
高端市場同樣迎來了中國品牌的強勢突破。仰望U8L以卓越的性能和豪華配置,成為首款月銷破萬的中國百萬級豪車,打破了外資品牌的價格壟斷。與此同時,大眾汽車發布的ID. ERA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車、豐田鉑智7旗艦轎車等車型,也展示了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轉型的決心和成果。
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格局的結構性變化也在車展上得以體現。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上海車展首發的120余款新車中,多數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由中國主導的C-V2X車聯網技術已成為全球車聯網的唯一事實標準,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技術也開始向海外輸出,蔚來換電網絡開放、小鵬汽車Robotaxi商業化運營等探索,正引領著下一代汽車產業生態的發展。
在技術競賽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著技術路線選擇、成本控制、全球統一標準與本地化適配等多重挑戰。然而,回歸產品本質、構建技術護城河、探索生態協同已成為行業的共識。比亞迪秉持“技術為王”的理念,2024年研發投入高達542億元,同比增長36%,展現了頭部車企對底層技術研發的重視。
此次上海車展的轉型,不僅是中國汽車工業從“追趕者”向“引領者”轉變的縮影,更是全球汽車工業從電動化上半場邁向智能化下半場的重要節點。在流量明星的聚光燈逐漸暗淡、技術泡沫逐漸消散之后,行業正回歸商業本質,用可靠的技術滿足真實需求,用持續的創新創造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