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于近日盛大啟幕,以“擁抱創新 共贏未來”為主題,匯聚了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家知名企業,展覽面積突破36萬平方米,成為了一場汽車科技的盛宴。
車展現場,各大車企紛紛亮出看家本領,新能源車、智能駕駛、未來概念車等前沿技術讓人目不暇接。然而,在這股創新浪潮中,也不乏暗流涌動。蘭博基尼、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缺席此次車展,哪吒汽車則深陷困境,韓系、法系合資品牌也顯得黯然失色。與此同時,小米、華為等新晉勢力攜新車高調登場,蔚來則通過孵化子品牌全面布局市場,車展成為了汽車行業激烈競爭的縮影。
小米汽車展臺人氣爆棚,盡管首款SUV“YU7”未能亮相,但雷軍“對標Model Y”的豪言壯語已讓粉絲充滿期待。小米的殺手锏并非造車技術,而是其生態系統,通過手機、家電、汽車的全面打通,實現智能互聯。華為則更加激進,鴻蒙智行整合五大品牌,將汽車打造為“移動智能終端”。余承東對新車上市充滿信心,要求上汽擴大產能,科技企業跨界造車,比拼的是誰能將汽車變為“下一代智能設備”。
蔚來汽車則采取了“多品牌”戰略,高端市場由蔚來堅守,中端市場交給樂道,入門市場則由螢火蟲開拓。樂道L90直接共享蔚來的換電站資源,螢火蟲新車定價親民,瞄準低端市場。這種全方位的市場布局,給傳統車企帶來了巨大壓力,它們仍在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徘徊,而新勢力已用子品牌全面覆蓋價格帶。
新勢力車企的另一大優勢在于用戶運營,它們將賣車轉變為“交朋友”。小米車展上,更注重用戶體驗,展示“人車家全生態”;蔚來展臺則配備咖啡吧和兒童樂園,車主在享受特調咖啡的同時,還能欣賞新車。相比之下,合資品牌仍在沿用傳統的銷售模式,連車載大屏的APP安裝都顯得力不從心。當汽車從“交通工具”轉變為“生活方式”,擅長用戶運營的品牌更具競爭力。
行業專家預測,未來三年內,將有至少30%的汽車品牌面臨淘汰。哪吒汽車等新勢力若無法獲得新的融資,或將難以為繼;韓系、法系合資品牌若不及時轉型電動化,或將步鈴木、菲亞特的后塵。超豪華品牌也需放下身段,學習保時捷,推出電動超跑,建立用戶社群,否則將失去富豪市場的青睞。
當前汽車行業的競爭,已演變為一場“軍備競賽”。800V高壓快充、城市NOA智駕、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層出不窮,誰稍慢一步,就可能被甩在身后。特斯拉憑借FSD(完全自動駕駛)占據高端市場,比亞迪則憑借刀片電池和DM-i混動技術贏得性價比優勢。后來者若要破局,要么擁有顛覆性技術,要么將成本控制到極致。
悅達起亞出口求生、捷尼賽思計劃國產,這些現象揭示了一個趨勢:車企不能再單一發展。中國車企在激烈競爭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開拓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市場;外資品牌則必須學會“在中國,為中國”,否則連本土化改款都難以勝任,更無法與比亞迪等本土品牌打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