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智能化已成為其產品最為突出的特征和賣點。從最初的自動泊車,到如今的高速領航、車道保持以及自動變道,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升級,徹底改變了汽車產品的定義。
在這場技術競賽中,各大車企紛紛推出L2級、L2+、乃至L2.9等不同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并以此作為營銷亮點。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這些技術術語逐漸演變為一種概念包裝,甚至引發了宣傳亂象。為此,監管部門不得不重拳出擊,為行業劃定明確的技術紅線。
前不久,工信部發布通知,對車企的智能駕駛宣傳進行了嚴格界定。緊接著,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也發出警示,指出虛假宣傳若造成嚴重后果,如交通事故致人傷亡,將依法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并可處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罰金。這一舉措意味著,車企再也不能以輔助駕駛為借口推卸責任,而是必須為其宣傳的技術承諾承擔法律責任。
在監管重壓之下,行業內的變化顯而易見。在上海車展期間,曾經隨處可見的“高階智駕”、“全場景自動駕駛”等宣傳話術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統一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標識。某頭部新能源車企在發布會上更是連續五次強調“駕駛員始終是責任主體”,這種謹慎態度與此前大相徑庭。
這一系列轉變對于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在某新能源車主論壇上,一位網友的留言獲得了高贊:“現在買車終于不用糾結那些技術名詞了,銷售也不再跟我吹噓所謂的自動駕駛,而是回歸到了汽車本身的性能和技術上?!?/p>
在這場產業變革中,中國智能駕駛產業正經歷著從無序競爭到規范發展的轉變。這一轉變不僅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更能讓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更加清晰地了解產品的真實性能和技術水平,避免被過度宣傳所誤導。
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智能駕駛產業正迎來更加規范、健康的發展階段。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更加明智、更加安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