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嚴冬的侵襲下,新能源汽車車主們常常面臨電量焦慮的困擾。車輛停在充電樁前,等待電池緩慢升溫,車內寒冷刺骨,卻不敢隨意開啟暖氣,因為每一絲電量的消耗都肉眼可見。這樣的場景,對于眾多新能源車主而言,無疑是冬季出行的常態。
長久以來,汽車動力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性能表現一直是全球汽車和電池企業努力攻克的難題。然而,傳統的解決方案,如溫度管理或單一化學材質的優化,提升效果有限,往往難以讓消費者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到實質性的改善。
面對這一困境,人們不禁遐想,能否有一種電池,在-20℃的低溫下,仍能保持接近滿電的續航?這樣的期望,在2025年4月21日的寧德時代Tech Day上,似乎找到了答案,而且遠超想象。
寧德時代在此次活動中推出的鈉新電池,以其卓越的低溫性能驚艷四座。據稱,這款電池在-40℃的極端環境下,仍能維持90%的可用電量。相比之下,-20℃對于鈉新電池來說,簡直如同溫暖的春天。那么,這款“不怕冷”的電池究竟有何奧秘?
鈉新電池,作為一種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同屬于一個時代的產物。鋰離子電池因具有高比容量和小相對原子質量,從而擁有較高的能量密度,成為主流選擇。而鈉離子則相反,其比容量較小,相對原子質量大,導致能量密度不如鋰離子電池。然而,鈉離子電池卻擁有兩項獨特的優勢——出色的安全性和耐低溫性。
在寧德時代的發布會上,通過一系列安全測試視頻展示了鈉新電池的穩定性。無論是強烈的擠壓、電鉆穿透,還是鋸斷電芯,鈉新電池都表現得“情緒穩定”,令人印象深刻。
而鈉新電池的耐低溫性更是令人驚嘆。不僅能在-40℃的環境下保持90%的可用電量,還擁有極低的自放電率,即“經放又經凍”。寧德時代推出的鈉新-24V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即使在-40℃的環境中放置數天,也能正常放電和工作。
盡管鈉離子電池具有如此出色的低溫性能,但之前并未得到廣泛普及,主要原因在于其能量密度較低和充放電能力偏弱。然而,寧德時代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成功解決了這些問題。從正極材料到電解液成分,再到高浸潤設計,寧德時代的努力使得鈉新電池的電芯能量密度達到了175Wh/kg,成為全球首款實現峰值5C超充能力的鈉離子電池,僅需15分鐘即可充電80%,循環壽命超過10000次。
寧德時代鈉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達到主流磷酸鐵鋰電池的水平,使得純電動車型采用鈉新電池后,續航可輕松突破500km。同時,其5C的超充能力也滿足了消費者對補能效率的追求。寧德時代宣布,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將于今年12月正式量產出貨。
鈉離子電池的量產普及還有助于解決鋰資源“卡脖子”的風險。鈉資源儲量豐富,約為鋰資源的421倍,分布廣泛且開采相對容易,更加環保,天生自帶“戰略安全屬性”。
為了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需求,寧德時代還推出了驍遙雙核電池技術。這種技術將電池包分為兩個獨立的能量區,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電芯類型進行組合。例如,一個能量區采用鈉新電池,主打低溫性能;另一個能量區則采用其他電芯類型,主打常溫續航能力。這樣,低溫性能和常溫性能都得到了兼顧。
驍遙雙核電池技術的推出,標志著寧德時代在電池技術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這一顛覆式創新技術,有望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進入“多核時代”,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和更好的用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