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上海車展的聚光燈下,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采埃孚集團成為了行業內外的關注焦點。集團董事會成員、商用車解決方案事業部負責人彼得·萊爾教授、博士,以及采埃孚商用車解決方案事業部亞太區總裁于素杰,接受了深度訪談,共同探討了中國商用車行業的未來趨勢、技術創新及本土化戰略。
彼得·萊爾指出,全球商用車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主要沿著三個方向發展:自動駕駛(A)、網聯化(C)和電動化(E)。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市場,商用車的發展方向都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他對中國商用車市場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中國在全球商用車電動化領域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電動重卡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20%。彼得·萊爾認為,中國在電動化領域的率先落地應用了大量創新技術,并大幅提升了相關產品的市場滲透率。這不僅提升了市場認可度,也增強了企業加大投入的信心。在自動駕駛和ADAS方面,中國商用車同樣展現出先鋒姿態,智能網聯等領域的大力投入已初見成效。
在電動化方面,采埃孚推出了中央電驅動系統CeTrax和電驅橋系統AxTrax。這些模塊化系統包含不同的電機、逆變器和變速箱等,能夠支持不同配置的電動驅動橋。AxTrax電驅橋將在2026年第一季度實現量產,CeTrax中央電驅動系統也將逐步推出。采埃孚認為,這些產品能夠為客戶提供出色的TCO,因此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彼得·萊爾強調,本土化戰略不僅僅是產品的本土化,還包括整個供應鏈的本土化。采埃孚在中國市場建立了包括研發、技術、質量、生產、供應鏈在內的完整生態,以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和法規變化。他還表示,采埃孚將繼續秉持開放的態度,與不同的客戶建立更深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動商用車行業的發展。
采埃孚在推進本土化生產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零部件的國產化。彼得·萊爾認為,隨著商用車電動化進程的推進,實現芯片的國產化是首要任務。只有本土化的電芯和芯片解決方案,才能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從源頭上降低成本。
對于中國商用車市場的未來,彼得·萊爾充滿信心。他認為,在新能源時代,中國將實現更多的技術引領,采埃孚也將有更多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新技術落地。同時,基于中國市場的需求和反饋,采埃孚的“中國經驗”也將反哺其全球研發體系,助力其保持在全球零部件行業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