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即將對進口汽車實施25%的關稅政策,3月份美國汽車市場迎來了一波意外的銷售熱潮。據GlobalData發布的最新報告,當月新車和輕型卡車的銷量激增11%,達到了161萬輛,遠超市場預期。這一增長勢頭也推動了第一季度整體銷量的上升,同比增幅達到4.3%。
具體來看,Motor Intelligence和GlobalData的數據揭示了一個更為驚人的事實: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美國汽車的年化銷售速率預計將達到1780萬輛,這一數字不僅大幅超越了此前預測的1580萬至1680萬輛區間,也較去年同期和今年2月份有了顯著提升。
分析指出,消費者對于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新車價格上漲和供應緊張的擔憂,是此次銷量激增的主要原因。許多消費者選擇在關稅生效前搶購汽車,以確保能夠以更優惠的價格購得心儀車型。這一趨勢在各大汽車品牌中均有體現,如福特、現代和起亞,它們的3月份零售銷量分別實現了19%、15%和25%的同比增長。
現代汽車及捷尼賽思北美公司的首席執行官Randy Parker表示,3月份及整個第一季度的銷售表現是他近年來所見到的最為強勁的銷售周期。而起亞美國銷售運營副總裁Eric Watson也指出,3月最后一周的零售銷量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峰,部分原因正是消費者試圖提前鎖定價格。
經銷商們也感受到了這股熱潮。美國亞拉巴馬州奧迪Huntsville的銷售經理Joel Wickizer表示,由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3月最后一個周末的銷量大幅增加。為了吸引客流,經銷商們紛紛通過電子郵件通知客戶現有庫存不受關稅影響,并縮減了部分新車的優惠幅度以應對預期中的需求增加。
然而,盡管短期內銷量激增,但長期來看,美國汽車市場的前景并不樂觀。摩根士丹利汽車分析師Adam Jonas指出,美國汽車行業已經面臨多重長期結構性風險和經濟不確定性,而關稅政策的實施無疑為市場增加了更多挑戰。他預測,若關稅政策持續數月,可能導致車輛供應受限、可選車型減少并推高汽車價格。
Cox Automotive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中旬,美國新車及輕型卡車庫存量已降至266萬輛,較去年第四季度的峰值水平有所回落。盡管車企在關稅政策生效前加速向美國境內調運新車型,但各品牌、車型的庫存狀況仍有顯著差異,其中混合動力車型尤為緊缺。
主流汽車品牌中,豐田、本田、斯巴魯、起亞、雪佛蘭和大眾的庫存最為緊張,均低于行業平均供應量水平。而庫存最為充裕的品牌則包括福特、馬自達、現代、Jeep、Ram和日產等。在美國市場庫存最為緊張的車型中,豐田Sienna、Highlander、RAV4和Corolla,以及本田Civic和CR-V等車型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部分汽車制造商如梅賽德斯-奔馳表示將自行承擔關稅成本,不會提高售價,但分析師仍預測,若關稅政策持續實施,美國汽車行業的新車價格預計將上漲3000美元至10000美元。這對于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