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虎嗅F&M創新節上,海底撈董事局副主席周兆呈以“消費里的反共識與機會點”為主題展開深度分享,引發行業關注。他坦言,歷經三十年發展,這家以標準化服務著稱的餐飲巨頭正面臨新的挑戰——當規模擴張達到一定階段后,傳統服務模式難以完全適配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每個人的口味偏好、消費場景甚至情感需求都存在差異,標準化服務在滿足個性化體驗方面逐漸顯露出局限性。”周兆呈的這番話,道出了海底撈轉型的底層邏輯。據行業觀察機構“商業地產精選”披露,自2023年起,這家連鎖餐飲品牌已啟動戰略調整,通過場景創新突破傳統邊界。
從露營火鍋到校園火鍋,從企業定制服務到夜宵主題店,再到親子互動空間,海底撈在2023年陸續推出十余種特色業態。這種轉變在2024年進一步深化:在堅守食品安全等核心管理標準的前提下,總部將更多經營自主權下放至門店,鼓勵一線團隊結合區域特性開展差異化運營。周兆呈強調:“三十年的積累讓我們有能力提供更豐富的消費選擇,這既是應對競爭的需要,更是服務升級的必然。”
在數字化浪潮中,這家傳統餐飲企業同樣展現出敏銳的轉型意識。周兆呈透露,海底撈正構建“雙輪驅動”的AI應用體系:管理層通過智能分析系統優化運營決策,前端門店則利用AI技術實現精準客群洞察與個性化服務。“技術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連接消費者情感的橋梁。”他舉例說明,某些門店已通過智能點餐系統識別常客偏好,在未被主動告知的情況下提前準備特色菜品,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服務升級正成為新常態。
這場持續兩年的變革已初見成效。數據顯示,特色主題門店的復購率較傳統門店提升近40%,年輕客群占比增加25個百分點。當被問及轉型風險時,周兆呈表示:“創新不是顛覆,而是在堅守品質初心的基礎上,讓服務更有溫度、更有彈性。”這種平衡之道,或許正是老牌餐飲企業在消費升級時代保持活力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