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各大車企在發布會上頻繁提及諸多專業術語,像800V電車、5C超充等,這些詞匯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猶如天書一般難以理解。不少人聽多了車企的宣傳,便認為配備800V、5C的電車充電速度必然極快,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卻發現充電速度并未達到預期。

其實,每輛電動汽車都有車輛銘牌,上面標注著電池包的“額定電壓”。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其額定電壓為347.8V,屬于400V電車范疇;而比亞迪漢L的電池包額定電壓達844.8V,便是800V電車。這里的“V”代表電壓,它是一個固定值,不受外界環境和充電樁的影響,在充電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一般來說,電壓數值越大,理論上充電速度就越快。
那“5C”又是什么意思呢?“C”是容量Capacity的縮寫,5C意味著在1/5的時間內就能將電池充至特定狀態,大約需要12分鐘,不過這里的“充滿”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電量滿格。由于電池特性,電量無法耗盡至0,且充電至80%后速度會下降,所以行業內通常將從20%充至80%這個區間視為“充滿”。C值越大,表明電池能接受更大的電流,充電速度也就越快。經過分析眾多電池后發現,大致可認為1C等于100A,那么3C電池能接受300A電流,5C電池則能接受500A電流,雖不十分精準,但可作為簡單參考。
假設購買的是2C電池的電車,在充電時電池包能接受的最大電流約為200A;若同價位購買的是3C電池電車,則能接受300A電流。同樣是400V的電車,200A和300A電流對應的充電功率分別為80kW和120kW,差距十分明顯。
既然如此,為何廠家宣傳的充電速度很快,消費者實際使用卻很慢呢?原來,廠家宣傳的充電速度是在匹配“頂級充電樁”的情況下測得的。這些充電樁價格高昂,動輒二三十萬元一根。充電樁也有電壓、電流參數,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充電樁都支持1000V電壓,所以800V電壓的電車充電時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小。然而,影響充電速度的關鍵因素是電流。廠家測試時使用的充電樁能提供500A電流,若電車能充分利用,充電功率可達500kW,速度極快。但商業充電樁一般只能提供200A、250A電流,民間投資人自建充電樁出于成本和回報周期考慮,也不會選用太貴的,甚至還有只能提供100A電流的充電樁。

即便開著5C電池的電車去充電,若充電樁只能提供100A電流,充電速度自然快不起來。由此可見,充電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與車輛本身關系不大,主要取決于充電樁。所以,消費者在選購電車時,可先考慮800V電車,因為目前大多數充電樁都支持800V電壓,而支持4C、5C的充電樁卻寥寥無幾。看來,購買電車還真得掌握一些新知識,不能僅聽車企的一面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