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近日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這場行業盛會不僅集中展示了武漢在相關領域的試點建設成果,更凸顯了這座工業重鎮向制造強市邁進的堅定步伐。
過去一年間,武漢在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數據顯示,當地已累計建成300條數字化生產線、122個示范項目及30個標桿智能工廠。在國家級的智能工廠評選中,武漢共有10家企業獲評卓越級、2家企業躋身領航級,其中領航級數量與另一城市并列全國首位。這些成果標志著武漢正加速從“樣板示范”向“規模化應用”轉型。
在TCL武漢面板工廠內,由格創東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章魚智腦”智能體正改變著傳統生產模式。一線工程師通過簡單的“拖拉拽”操作即可開發AI應用,而設備知識庫智能體“小魯班”則能在故障發生時快速調取數據,實現秒級響應排查。據該公司首席營銷官楊麗介紹,該系統使小故障決策效率提升62%,其背后的東智平臺更成為全國首個半導體制造業國家級雙跨平臺。她強調,AI正從“工具賦能”轉向“決策輔助”,這一轉變將重新定義制造業的智能化邊界。
浪潮集團在大會上展示了15個行業大模型與22個智能體的應用場景。這些智能體覆蓋風電氣象預測、病蟲害識別、皮革質檢等領域,并形成企業級、產線級、員工級的多層次體系。與此同時,華工賽百的智能體解決方案已在工程機械、船舶工業、能源裝備等重工業領域落地,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
武漢在場景創新方面的布局同樣引人注目。大會期間,武漢場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由武漢投控集團主導、武漢云組建,旨在破解資源對接難題。其業務聚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車路云一體化、低空經濟等十大領域,首批發布的103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中,智能制造類占比超三成,涵蓋工業質檢、工藝優化等核心環節。
具體實踐中,5G技術正深度融入武漢的產業血脈。施耐德電氣武漢工廠部署了全球首個5G全下沉輕量級專網;TCL空調武漢基地借助5G全連接技術將設備自動化率從24%提升至81%,產能同步增長20%;健民集團則通過5G實現中藥生產全流程質控,從原料到成品的每個環節均可實時監測與動態調控。這些案例印證了“5G+工業互聯網”從技術試點到規模化應用的跨越。
區域層面,湖北“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綜合水平已躋身全國前五。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武漢)的標識注冊量達359億,較2021年底增長兩倍;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擴容至3270G,網間通信性能穩居全國前三。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武漢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提供了堅實支撐。
據悉,武漢下一步將圍繞低空經濟、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推進5G-A商用部署,并在汽車、光電子信息等行業擴大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規模。通過打造“5G+光電子信息”“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兩大特色產業集群,加速機器視覺質檢、無人智能巡檢等典型場景的復制推廣,持續釋放數字技術對實體經濟的賦能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