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動駕駛領域,元戎啟行正以獨特的戰略路徑和技術突破,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這家以AI技術為核心的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深度合作,在量產落地與前沿探索之間構建起獨特的協同生態。其創始人周光強調,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對技術路線的精準判斷與長期投入的決心,而非盲目擴張合作版圖。
元戎啟行的技術突破始終走在行業前列。2022年,公司率先推出無圖導航方案,成為國內唯一堅持該路線并取得成果的企業;2023年,其端到端模型實現上車應用,成為第三方供應商中的首個案例;2025年,公司再次引領行業,成為首家提供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的供應商。周光透露,VLA技術的思維鏈(COT)能力與防御性駕駛體驗,已贏得某頭部車企的深度合作,雙方于今年9月正式確立伙伴關系。
針對VLA與世界模型的技術路線之爭,周光明確區分了兩者的定位:VLA作為基于GPT的網絡架構,與作為訓練范式的世界模型并不沖突。他指出,下一代VLA將在數據訓練效率與場景理解能力上全面超越基于卷積神經網絡(CNN)的端到端模型。這種技術自信源于公司對核心需求的聚焦——安全與泛化能力。周光認為,輔助駕駛系統需從“可用”邁向“好用”,最終成為帶動車型銷量的關鍵因素,而這兩點均依賴技術突破。
在芯片策略上,元戎啟行展現出開放生態的差異化選擇。面對行業自研芯片的潮流,公司明確表示暫無相關計劃,轉而支持英偉達、高通、地平線等多平臺架構。周光解釋,盡管軟硬件一體化能降低量產成本,但過度綁定特定芯片會限制技術迭代空間。“短期利潤可能受影響,但長期看,多平臺策略更利于技術普適性發展。”
公司業務布局呈現“三足鼎立”格局:量產輔助駕駛作為當前核心,Robotaxi與道路通用人工智能(RoadAGI)則代表未來方向。周光強調,三大業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量產反哺前沿、前沿指導量產”的閉環。例如,Robotaxi采用消費級量產車型,通過海量數據驅動模型優化,其AI內核與量產車共享,顯著降低規模化成本。公司預計,基于量產數據訓練的基礎模型將于2026年成熟,目前已在無錫、深圳等地啟動運營測試。
RoadAGI業務則瞄準更復雜的場景挑戰。該戰略旨在為各類移動智能體(如機器人、輪式設備)賦予環境理解、路徑規劃與目標識別等“大腦”能力。其核心由AI Spark平臺驅動,融合VLA與視覺-語言-導航(VLN)模型。周光以“最后100米”問題為例,說明系統需在無導航地圖的情況下完成出口定位、店鋪識別等任務。盡管商業化仍需時間,但公司已率先完成技術驗證。

行業格局方面,周光認為未來競爭將聚焦于路徑選擇與規模效應。他指出,Waymo模式雖在安全性上占優,但特斯拉的數據驅動路徑更具成本優勢,而缺乏市場份額支撐的技術路線難以形成閉環。元戎啟行的應對策略是:通過量產車型持續積累數據,以數據優化模型,最終實現商業與技術價值的統一。這一戰略已初見成效——公司合作車型從零增至十款,市場占有率在2024年10月達到近40%,并成功中標某頭部新能源車企的全系輔助駕駛項目。
“技術領先需要勇氣,但規模化落地更需要戰略定力。”周光總結道。從無圖方案到VLA模型,從多芯片支持到Robotaxi運營,元戎啟行的每一步都印證著其“深度聚焦、敢為人先”的基因。隨著百萬臺量產目標與海外市場拓展計劃的推進,這家AI企業正以獨特路徑重塑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