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創新科技在上海引發關注——中國電信攜手華為與鼎橋,共同完成了機械導盲犬的實地試點測試。這款專為視障人士設計的智能設備,在開放道路、公園及社區等復雜場景中展現了卓越性能,成功識別行人、樓梯、坡道以及快速移動的自行車等常見障礙,為視障出行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機械導盲犬的核心技術源于鼎橋智能四足機器人平臺,其搭載的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與RTK高精度傳感器,構建起全方位環境感知系統。通過邊緣計算能力,設備可實時分析路況并規劃最優路徑,同時通過語音交互系統向使用者提供清晰導航指引。在試點測試中,多名視障體驗者反饋,該設備顯著提升了出行自主性,不僅擴大了日常活動范圍,更增強了獨立出行的信心與安全感。
支撐這一創新應用的,是中國電信與華為聯合打造的5G大上行網絡。該網絡為機械導盲犬提供了穩定高達20Mbps的上行速率,確保傳感器采集的龐大數據流實時回傳至云端。更關鍵的是,通過將復雜計算任務卸載至邊緣云端處理,設備終端的算力需求大幅降低,系統響應速度與續航能力均得到優化。這種“終端輕量化+云端智能化”的技術架構,為智能輔助設備的規模化應用掃清了關鍵障礙。
據項目團隊介紹,機械導盲犬的研發聚焦視障群體核心需求,從障礙識別精度到導航交互邏輯均經過多輪優化。例如,針對動態障礙物(如自行車)的追蹤算法,通過機器學習訓練實現了毫秒級響應;而語音交互系統則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根據使用者習慣調整指令反饋方式。這些細節設計,讓科技真正服務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