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信聯合華為與鼎橋在上海完成了一項創新試點——基于網絡內生智能與5G大上行技術的機械導盲犬解決方案。這一突破性成果為視障人士的出行方式帶來了全新可能,標志著智能輔助設備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全球視障群體規模龐大,據統計,中度以上視障人士超過3.38億,而傳統導盲犬的服役數量卻不足1.9萬只。這種供需矛盾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培養成本與周期上——訓練一只合格導盲犬需要數年時間,費用高達數萬美元。這種現狀嚴重限制了視障人士的出行自由與社會參與度,迫切需要技術突破來改變這一局面。
中國電信在此次試點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其自主研發的網絡智能內生技術與邊緣云網編排技術成為關鍵支撐。通過統一調度5G接入網絡與邊緣算力,系統實現了20Mbps的穩定上行速率,確保了大規模實時數據傳輸與計算任務的高效處理。這一技術架構為機械導盲犬的實時感知與決策提供了可靠的網絡保障。
作為終端設備,鼎橋智能四足機器人集成了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與RTK高精度傳感器,具備強大的環境感知能力。系統采用端邊網協同架構,將部分計算任務卸載至邊緣云,既減輕了終端設備的算力負擔,又延長了機械導盲犬的續航時間。這種設計為未來具身智能終端的規模化部署提供了技術可行性。
在上海的開放道路、公園和社區等多樣化場景中,機械導盲犬展現了卓越的實用性能。它能夠精準識別行人、樓梯、坡道以及快速移動的自行車等障礙物,依托邊緣算力實時規劃安全路徑,并通過語音交互全程引導用戶。參與測試的視障人士普遍反饋,該設備顯著擴大了他們的活動范圍,出行信心得到明顯提升。
這一解決方案的成功驗證,不僅為視障人士提供了更經濟、更高效的輔助工具,也為智能輔助設備領域的技術創新樹立了新標桿。隨著5G網絡與邊緣計算技術的持續發展,機械導盲犬有望在未來實現更廣泛的應用,為更多視障人士帶來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