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加州山景城的一間開放式廚房里,一款名為Memo的家庭機器人正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這款由初創公司Sunday Robotics研發的機器人,不僅能制作咖啡、整理衣物,還能完成打掃衛生等家務任務。盡管動作速度不算快,但其表現已足夠令人驚嘆,展現出家庭機器人領域的新突破。
Memo的外觀設計充滿親和力,讓人聯想到皮克斯動畫電影《瓦力》中的經典角色。它擁有潔白的機身、兩條靈活的手臂和一張友好的卡通面孔,甚至還戴著一頂紅色棒球帽,整體身高一米七,體重約77公斤。與傳統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不同,Memo采用輪式底座移動,并通過滑動中央立柱來調節高度,這種設計使其在家庭環境中更加靈活實用。
在演示現場,Memo成功完成了制作一杯意式濃縮咖啡的任務。它滑行至操作臺前,用鉗狀雙手精準地執行了填粉、壓粉、安裝手柄、放置咖啡杯、按下啟動鍵等一系列動作,最后將熱騰騰的咖啡遞出。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實則對機器人的物體識別、抓取方式判斷和工具使用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與只能在嚴格控制環境中重復單一動作的工業機器人相比,Memo展現了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除了制作咖啡,Memo還展示了更高級的靈巧操作。例如,它能將餐桌上的玻璃杯清理到洗碗機中,甚至能單手同時抓握兩只玻璃杯——用拇指和食指夾住一只,再用手掌其余部分握住另一只。這種類似人類的操作方式,源于Sunday Robotics在數據采集上的創新方法。
傳統機器人訓練多依賴遙操作技術,而Sunday Robotics則采用了一種更直觀的方式:他們聘請遠程工作人員佩戴特制感應手套(每雙成本約400美元)來模擬家務操作。這些手套能提供比傳統手柄更精準的訓練信號,生成的動作數據被輸入AI模型,結合機器人傳感器數據來控制其運動。據公司介紹,這一方法已產生近1000萬集真實家務數據,在多樣性和規模上堪稱家庭機器人領域的標桿。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機器人專家Ken Goldberg對Memo的設計和數據采集方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種“令人興奮的家庭機器人變體”。Sunday Robotics堅持“全棧自研”路線,既開發硬件,也訓練讓系統具備學習能力的模型。公司CEO Tony Zhao坦言,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目標,但團隊正全力以赴。
隨著大語言模型(LLM)在理解指令和場景方面展現出強大能力,機器人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收集海量動作數據(如撿杯子、疊衣服等),推動機器人智能向更通用的方向發展。Tony Zhao指出,當前機器人領域缺乏類似互聯網的現成數據源,因此數據采集成為關鍵突破口。
Sunday Robotics的團隊背景堪稱豪華。CEO Tony Zhao曾參與斯坦福大學的Mobile ALOHA項目(低成本移動遙操作系統的先驅),CTO Cheng Chi則是斯坦福、哥倫比亞大學和豐田研究所合作項目的核心成員,該項目專注于用低成本設備收集家務數據。這種技術積累為Memo的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包括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和Generalist在內的多家初創公司都在競相開發能適應新環境的機器人模型。Sunday Robotics憑借來自特斯拉和Google DeepMind的資深團隊,贏得了投資者的青睞。公司計劃于明年向Beta測試用戶提供Memo,通過真實家庭環境驗證其可靠性——那里有孩子、寵物和各種無法預料的混亂場景。
Tony Zhao設想,Memo最初可能會吸引那些熱衷于科技、愿意接受產品初期不足的極客用戶。未來,用戶甚至可以親自教導機器人學習新技能,使其更好地適應個性化需求。至少從目前來看,Memo已經能夠端上一杯像樣的濃縮咖啡,這或許標志著家庭機器人時代正悄然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