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上掀起了一股對知名品牌進行趣味仿制的風潮,始祖鳥和拉夫勞倫成為這一現象的焦點。眾多網友發揮創意,將這兩個品牌的元素與各種動物形象或文化符號相結合,創造出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仿制產品。
始祖鳥作為戶外品牌的佼佼者,其標志性的logo被網友們玩出了新花樣。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展示了自己購買的沖鋒衣,其logo與始祖鳥神似卻又不盡相同,引發了評論區的熱烈討論。有人戲稱這是“始祖馬”,是始祖鳥的高端線;還有人調侃這是始祖鳥與愛馬仕的聯名款。更有甚者,將始祖鳥的logo與十二生肖相結合,創造出了從始祖鼠到始祖豬的完整系列,每個月對應不同的logo,甚至每種logo還設計了多種顏色,為消費者提供了一整年的穿搭選擇。
這種趣味仿制的風潮并非始祖鳥獨有,拉夫勞倫也未能幸免。此前,圍繞拉夫勞倫logo的改編創作就在互聯網上引發過熱議。網友們將拉夫勞倫的logo與各種元素相結合,創造出了“誰是真拉夫”、“拉夫打誰”等有趣的話題。更有甚者,將古典名著中的關羽形象與拉夫勞倫的logo相結合,創造出了“關公勞倫”的惡搞概念,并為其配上了“穿二爺老掄,過幸福人生”的專屬slogan。這一創意迅速在網絡上走紅,甚至有商家嗅到了商機,真的上架了一系列帶有關公logo的衣服,并擴展到了張飛、趙云、曹操等人物形象,大有建立“拉夫·三國宇宙”之勢。
這些趣味仿制產品的出現,背后有著復雜的社會心理和經濟因素。一方面,大牌產品本身的高關注度和受歡迎度為這些仿制產品提供了土壤。以拉夫勞倫和始祖鳥為例,這兩個品牌在財報上均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尤其是在亞洲市場和中國市場,銷售額增長顯著。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穩定和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也促使了這種風潮的興起。根據相關調查報告,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指數有所下降,對消費價格的敏感度提高,高質量和極致性價比成為購物時最看重的因素。
年輕消費者對于這種趣味仿制產品的熱情,還源于他們對原有大眾潮流風尚的逆反心理。他們追求個性化表達和文化認同,對奢侈品消費有著獨特的態度和趨勢。咨詢公司樸睿鉑爾指出,Z世代關注品牌的社會責任感、可持續發展以及對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關注。同時,情緒消費也深受年輕人推崇,他們通過消費行為實現不同維度的心靈補給。這種心理需求促使了搞怪的大牌仿制品在互聯網上的風靡。
然而,這種趣味仿制產品的商業化落地卻可能觸碰到知識產權的紅線。在淘寶、小紅書等電商及社交平臺上,低仿、高仿服飾數不勝數。這些仿品依靠搞怪設計和比原版低廉的價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部分仿品的付款人數甚至遠超正品店鋪產品。對于正版大牌來說,仿品商家的壯大無疑將給其帶來商業利益的損害。因此,部分大牌已經采取了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以拉夫勞倫為例,該品牌自2016年起就針對廣州愛馳公司及其授權商發起了多起訴訟,指控其使用近似商標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經過長達8年的法律斗爭,涉及近600場官司的侵權案件終于在今年9月26日落下帷幕。北京高院終審維持一審判決,認定拉夫勞倫“POLO”商標在服裝類商品上已構成馳名商標,被告使用近似商標易導致消費者混淆,判定被告構成商標侵權,需立即停止使用并賠償20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