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5年度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憑借“AI驅動航天精密電子元器件多地協同智能工廠”項目成功入選,成為貴州省此批次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這一成果不僅標志著企業自身智能化轉型取得重大突破,也為西部地區產業升級提供了鮮活樣本。
作為電子元器件領域的龍頭企業,航天電器曾面臨西部企業普遍的困境:高端人才引進難、創新資源分布不均。為突破地域限制,企業以開放思維重構創新體系——在上海設立核心研究院,在深圳、成都、武漢等科技高地布局七大研究所,形成“總部技術中心+一院七所+外創團隊+產學研合作”的離岸孵化網絡。這種“人才在哪里,平臺就建到哪里;技術成熟后,成果就回流到哪里”的模式,使企業成功構建起引才聚智的強磁場。目前,其產品不僅服務于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還在商業航天、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加速布局。
航天電器的崛起,是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生態培育的典型成果。這個地處西南內陸的區域,通過明確“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與新能源汽車”三大主導產業方向,構建起創新驅動的現代工業體系。數據顯示,2024年該區“兩主一特”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區非煙工業的88.4%,其中先進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制造在全市的占比均超過三分之一,產業集群效應顯著。
精準高效的招商機制是產業集聚的關鍵支撐。貴陽經開區通過繪制“產業圖譜、招商地圖”和建立“項目庫、企業庫、資源池”,運用“一圖三清單”工作法,打出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標房招商、駐點招商的組合拳。五年來,全區累計簽約項目147個,總投資超320億元,其中超80個項目精準落地三大主導產業領域。這種“靶向招商”模式,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集聚,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企業創新活力與區域產業生態的深度融合,正在這里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航天電器的智能化轉型成果得以快速轉化,得益于經開區完善的產業配套和開放的創新環境;而龍頭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又進一步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這種雙向賦能機制,正在西部內陸地區繪就一幅充滿韌性的產業升級新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