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輔助駕駛行業正經歷從“高端專屬”到“大眾標配”的關鍵轉型。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技術普及層面,更引發了安全風險的連鎖反應。隨著用戶規模擴大和依賴度提升,即使安全概率的微小波動,在龐大基數下也可能演變為重大社會事件。長城汽車輔助駕駛產品總工程師馬驍在接受專訪時強調:“用戶基數與依賴度的雙重增長,正在將安全風險的影響力推向新高度。”

政策層面已釋放明確信號。今年以來,中國汽車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迎來全面升級,多項關鍵安全指標從行業共識上升為強制要求。這標志著智能電動汽車行業正式進入“強監管時代”,2025年將成為技術合規的關鍵節點。馬驍直言:“這是行業必須跨越的挑戰,安全底線不容妥協。”
用戶需求正在重塑競爭邏輯。麥肯錫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期待已從“功能可用”轉向“安全可信”,評判標準從技術參數轉向實際體驗。這種轉變迫使車企將安全策略置于核心地位。長城汽車明確提出,技術迭代與產品落地必須以安全為前提,這將成為其智能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
在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智能化成為破局關鍵。馬驍指出,輔助駕駛與智能座艙是當前智能化賽道的兩大核心領域。企業只有在這兩個維度建立差異化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這種判斷基于行業現狀——當技術比拼進入深水區,安全能力的差異將決定最終勝負。

技術路線方面,長城汽車正加速布局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領域。馬驍透露,企業正在構建“VLA+世界模型”的技術體系,下一代輔助駕駛系統將基于此實現量產。此前推出的SEE端到端智駕大模型已實現感知決策一體化,其第三代系統Coffee Pilot Ultra更完成全場景覆蓋,提供無圖導航、點到點領航等創新服務。
據內部消息,長城汽車將于年內發布端到端2.0系統。該系統通過引入知識驅動的VLA大模型,利用大語言模型的推理能力提升輔助駕駛的安全性與擬人化表現。馬驍坦言,當前行業競爭激烈,沒有任何企業能確保長期領先,但持續投入與緊跟趨勢是應對挑戰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