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AI龍頭英偉達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財報顯示,公司營收與盈利均顯著超越分析師預期,同時對未來前景給出樂觀指引,推動其盤后股價一度上漲4.84%,不過后續漲幅有所收窄。
在財報聲明及電話會議中,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直接回應了市場對人工智能泡沫的質疑。他強調,公司核心產品需求持續強勁,Blackwell系列芯片銷售額遠超預期,云端GPU產品已供不應求。黃仁勛指出,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正快速擴張,新模型開發者、初創企業數量激增,應用場景覆蓋更多行業和國家,“人工智能已滲透至各個領域,其潛力遠未釋放”。
針對“AI泡沫論”,黃仁勛在分析師會議上直言不諱:“外界關于人工智能泡沫的討論甚囂塵上,但我們的實際業務表現與這種觀點截然相反。”他進一步表示,英偉達已布局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從訓練前準備、訓練過程到推理階段均具備技術優勢,并強調“從市場需求和供應鏈角度看,人工智能發展遠未觸及天花板”。
英偉達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在會議中透露,Blackwell系列芯片收入將持續增長,Rubin系列預計于2026年下半年開始貢獻營收。她預計,從2025年初至2026年底,兩大產品線合計收入可達5000億美元。克雷斯還提到,GB300芯片銷售額已占Blackwell總收入的三分之二,且客戶過渡進程順利。
為證明人工智能的商業價值,克雷斯特意列舉了多家合作伙伴的財務數據:meta通過AI推薦系統顯著提升用戶活躍度;Anthropic預計今年收入達70億美元;Salesforce工程團隊使用AI編碼后效率提升30%。她強調,這些案例表明AI技術已為企業帶來實際回報。
市場分析機構CFRA分析師安吉洛·齊諾指出,英偉達業務高度依賴數據中心需求,而當前供應鏈緊張局面可能持續至2026年甚至2027年。他預計,受限于產能,數據中心收入增長潛力巨大,公司毛利率有望維持在70%左右高位。
盡管管理層表態積極,但市場疑慮仍未完全消除。在電話會議進行期間,英偉達盤后股價漲幅從最高點回落。Stifel分析師魯本·羅伊認為,投資者對AI基礎設施支出可持續性的擔憂短期內難以徹底消散,這可能繼續對股價形成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