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產業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一場由科技巨頭與傳統車企主導的深度融合實驗正在改寫行業規則。華為與廣汽集團聯合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啟境",憑借"嵌入式協作"模式與雙核戰略定位,成為觀察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樣本。

這場合作始于2024年6月的深圳密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向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提出戰略建議:新品牌必須突破傳統定位,在年輕化與科技化賽道建立差異化優勢。這一構想直接催生了"啟境"品牌的誕生,其命名與產品開發均圍繞"數字原生代"需求展開。數據顯示,中國20-29歲網民中已有41.5%使用生成式AI產品,而智能汽車APP月活用戶規模突破8600萬,其中90后、00后占比達48.2%,較去年同期增長4.7個百分點。
不同于華為此前與車企合作的"界"系列,啟境被賦予獨特使命。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透露,該品牌將全系搭載乾崑智能化解決方案,這套歷時十年研發、投入超200億元的技術體系,已實現8000人團隊支撐的完整技術棧。其獨創的"世界引擎+行為模型"架構,使車輛具備持續學習進化能力,累計避免碰撞次數達271萬次,輔助駕駛里程突破46.5億公里。
廣汽集團28年的制造積淀則為技術落地提供保障。從漢蘭達到凱美瑞的市場成功,印證了其在整車工程、品質控制領域的深厚功力。雙方建立的"嵌入式協作"機制打破傳統合作模式,華為產品、營銷、財經等核心部門派駐團隊與廣汽研發人員合署辦公,將IPD集成產品開發與IPMS集成營銷服務體系全面導入,實現從用戶洞察到產品落地的全鏈條貫通。這種深度融合在組織架構上體現為:2025年1月啟動的聯合辦公已持續近一年,所有產品由華為主導從零開發。
首款車型的研發過程彰顯這種創新模式的威力。華為米蘭美學研究所與啟境團隊組成的近百人設計組,耗時8個月打磨外觀造型;新疆吐魯番46℃高溫測試中,車輛完成極限漂移等20余項嚴苛驗證。渠道建設方面,8月啟動的全國招商計劃已覆蓋40個核心城市,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經銷商成為首批合作伙伴。品牌CEO劉嘉銘的任命更具象征意義——這位擁有25年汽車行業經驗的資深管理者,曾主導漢蘭達、凱美瑞等明星產品的企劃工作。

市場分析指出,啟境的差異化優勢在于構建了"技術賦能+制造底蘊"的復合競爭力。華為在智能架構、感知硬件領域的領先地位,與廣汽的整車工程能力形成互補。這種融合不僅體現在產品層面,更重塑了研發流程:廣汽風洞實驗室的空氣動力學數據直接輸入華為仿真系統,AI驅動的自動化產線則將制造精度提升至新維度。即將在華為乾崑生態大會亮相的首款車型,被視為檢驗這種創新模式的關鍵試金石。
隨著11月20日品牌發布日臨近,行業觀察家開始重新評估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的合作邊界。當制造業的工程嚴謹性與科技公司的創新基因深度融合,可能催生出超越簡單技術疊加的化學反應。這種探索不僅關乎單個品牌的成敗,更在重新定義汽車產業的價值創造邏輯——在智能電動化的下半場,真正的競爭力或許來自對產業要素的重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