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清賽道,一個以“生活科技”為定位的品牌正悄然崛起。2020年,80后創業者熊輝創立了“小倉熊”,瞄準家庭、個人及車載等細分場景的清潔需求,通過創新產品設計和精準的用戶洞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開辟出一條獨特路徑。截至目前,其馬桶清潔掛籃、水杯泡騰片等產品已占據多個細分類目榜首,2024年預計銷售額突破3億元,并獲得挑戰者資本及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的個人投資。
熊輝的創業并非一時興起。此前十年,他深耕家清供應鏈領域,從OEM(原始設備制造商)轉型為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積累了大量產品知識產權與工廠資源。這一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代工的本質是解決品牌生產效率問題,而ODM模式能更主動地掌控產品開發與利潤空間。2018年,工廠生產的一款“屏幕擦”在小米有品平臺熱銷,讓他首次直面消費者需求,并萌生了打造自有品牌的念頭。“當時產品針對電子屏幕清潔研發,在國外拿過設計獎,國內卻無人涉足。”這次嘗試讓他確信,細分市場的創新機會值得深耕。
然而,從供應鏈端轉型品牌并非坦途。小倉熊創立初期連續三年虧損,累計超3000萬元。熊輝坦言,從產品研發到團隊搭建、財務模型與銷售策略,每個環節都踩過坑。最終,他回歸第一性原理,聚焦用戶底層需求,以“實打實做好產品”為準則調整節奏,才逐步走上正軌。2023年下半年,品牌迎來爆發期,其核心策略可歸納為三點:深耕小賽道、差異化創新與精細化運營。
在千億規模的家清市場中,小倉熊選擇避開洗衣粉、洗手液等高頻且競爭激烈的品類,轉而聚焦小場景需求。例如,針對智能馬桶無水箱設計推出的即沖即溶掛籃,解決了傳統藍泡泡溶解不均的問題;冰箱除味蛋采用茶多酚果凍形態,實現兩個月緩釋除臭且不污染食物;車載香薰則通過高顏值設計提升情緒價值。這些產品不僅填補了市場空白,更推動了細分品類的誕生與發展。截至目前,馬桶掛籃已累計售出40萬單、730萬支,成為品牌標桿案例。
熊輝將產品創新歸納為三條黃金法則:第一,從用戶需求本質出發,而非產品形態。例如,消費者需要的是“打孔服務”而非“鉆頭本身”;第二,解決老問題時不產生新問題。冰箱除味需兼顧保鮮功能,避免臭氧氧化食物;第三,顏值即正義。品牌在包裝設計上投入超300萬元,以醒目綠色色塊與產品昵稱強化品牌符號,甚至借鑒KKV門店的黃色調性優化視覺體系。這種“不增加成本的差異化”策略,成功拉近了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
在流量成本高企的當下,小倉熊通過內容電商與KOC合作實現高效轉化。品牌與多位主播達成直播帶貨合作,同時以短視頻種草完成市場教育,快速積累用戶資產。目前,抖音平臺貢獻了60%的銷售額,天貓占20%,京東與拼多多同步布局。熊輝強調,決定盈利的關鍵在于產品成本與流量成本的平衡:“只要流量成本足夠低,我們就有信心將產品成本控制在行業優秀水平。”
面對抄襲模仿的行業痛點,熊輝表現出開放態度。他認為,單一產品的被復制無法撼動品牌核心,反而能刺激團隊持續創新。“他抄得了我一個產品,抄不了十個;抄得了設計,抄不了研發邏輯。”這種底氣源于品牌對用戶需求的深度理解與快速迭代能力。例如,馬桶掛籃從初代到如今已優化多次,始終保持技術領先。
2024年,小倉熊將“算賬”列為首要任務。熊輝要求團隊確保至少10%的凈利潤率,避免盲目擴張導致現金流斷裂。“中國公司90%的倒閉源于財務模型不清晰。”他直言。為此,品牌精簡SKU至10余個,集中資源打造爆款,并通過供應鏈優化降低成本。例如,馬桶掛籃通過深度合作供應商,將單件成本壓縮至行業低位,同時以“五元用兩個月”的極致性價比提升復購。
談及未來,熊輝透露將自建工廠以掌控生產環節,并瞄準線下與海外市場尋求增量。盡管創業路上充滿焦慮與挑戰,但他始終堅信“做品牌沒有錯,暫時做不好只是能力與時間問題”。這種務實與理想并存的態度,或許正是小倉熊在紅海市場中突圍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