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第九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近日順利返回地球,其中一項備受矚目的成果是華中科技大學團隊研制的“月壤磚”。這塊經歷太空環境考驗的特殊磚塊,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艙外暴露實驗后,以良好狀態重返地面,標志著我國在月球基地建設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11月14日,搭載神舟二十一號飛船返回的實驗樣品中,包含74塊由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數字建造中心團隊研制的“月壤磚”。這些采用模擬月壤燒結工藝制成的特殊建材,于2024年11月15日隨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升空,分別開展為期1年、2年和3年的艙外暴露實驗。目前,首批完成1年實驗的R5樣品單元已順利返回,其余樣品將繼續在空間站接受長期考驗。
該研究項目由國家數字建造中心首席科學家丁烈云院士領銜,團隊通過精確分析真實月壤成分,成功配制出與月球環境高度相似的模擬材料。采用熱壓成型工藝燒結而成的“月壤磚”,其密度與普通磚塊相近,但抗壓強度達到普通磚的三倍以上。這種新型建材能夠承受月球表面極端溫差(零下190攝氏度至180攝氏度)和強宇宙輻射的雙重考驗,展現出優異的穩定性。
15日凌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舉行了隆重的樣品交接儀式。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數字建造中心周誠教授、周燕副教授等科研人員現場確認,返回的“月壤磚”樣品完整無損,各項指標符合預期。這標志著我國首個針對模擬月壤燒結樣品的空間服役性能研究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后續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數據。
科研團隊計劃對返回的“月壤磚”開展系統分析,通過對比天地環境下的性能變化,深入探究材料在太空環境中的演變規律。這項研究將幫助科學家預測“月壤磚”在月球表面的長期服役表現,為未來月球基地的原位建造提供關鍵技術支撐。目前,剩余在軌實驗樣品將繼續接受更長時間的太空環境考驗,以獲取更全面的性能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