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空間站第九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二十一號飛船返回地球,其中一項備受矚目的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團隊研制的首塊“月壤磚”順利完成交接。這塊特殊的磚塊在太空環境中經歷了為期一年的考驗,其性能表現遠超預期,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月壤磚”的研發團隊由丁烈云院士領銜,他們以模擬月壤為原料,通過熱壓成型工藝制備出這種新型建筑材料。與傳統磚塊不同,該磚塊采用榫卯結構設計,無需任何黏合劑即可實現穩固拼接,完全適應太空環境下的便捷裝配需求。實驗數據顯示,其抗壓強度最高可達500兆帕以上,是普通紅磚的25至30倍,每平方厘米可承受超過1噸的重量。
2024年11月,74塊“月壤磚”搭乘天舟八號貨運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被安置在艙外暴露裝置中,分別接受1年、2年和3年的極端環境考驗。這些樣品在-190℃至180℃的劇烈溫差、相當于地球200倍的輻射強度以及微重力條件下,始終保持性能穩定,未出現任何結構性損傷或性能衰減。
目前,首批完成1年暴露實驗的R5樣品單元已隨神舟二十一號返回地面,科研人員將對其進行全面檢測分析。剩余樣品將繼續在空間站開展更長時間的暴露實驗,以獲取更全面的數據支持。這項研究不僅驗證了“月壤磚”在極端太空環境中的可靠性,也為未來月球基地的規模化建設奠定了材料基礎。
據研發團隊介紹,“月壤磚”的突破性設計解決了月球基地建設中的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利用月壤原位資源制造建筑材料,大幅降低運輸成本;二是如何實現模塊化快速組裝,適應月球表面惡劣環境。這項成果標志著中國在月球原位資源利用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全球深空探測提供了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