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川的河湖治理現場,一架架無人機如同靈動的“空中衛士”,穿梭于藍天碧水之間,為生態修復工程注入科技力量。通過搭載高清設備,這些無人機正以高效精準的方式,重新定義著傳統水利測繪的邊界,成為構建幸福河湖的關鍵工具。
過去,河湖治理中的土方測量依賴人工打點,不僅耗時費力,且受地形限制導致數據誤差較大。如今,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將這一流程徹底革新——僅需半小時即可完成10萬平方米區域的測繪,生成的三維模型能精準計算淤沙體積與土方量,誤差率控制在3%以內。這種技術突破為清淤疏浚、岸線修整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治理方案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在典農河生態修復工程中,技術人員通過無人機采集的數據,制定了精準的土方調配方案。這一創新避免了過度開挖對生態的破壞,同時將數據實時傳輸至智慧水利平臺,與水質監測、水量調度系統形成聯動。通過“空天地”一體化管護網絡,14公里河道治理任務得以高效完成,水體自凈能力顯著提升,周邊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科技賦能的成效已覆蓋銀川全市。截至目前,無人機技術已支撐23處河湖重點區域的測繪工作,為12項生態修復工程提供精準數據支持。從閱海湖濕地修復到典農河綜合治理,從土方量測算到生態方案優化,無人機技術貫穿于治理全流程,成為提升工程效率與質量的核心引擎。
隨著技術應用的深化,銀川正探索構建全域全要素可視化模型,將無人機測繪與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形成覆蓋河湖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體系。這一轉型不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愿景逐步成為現實。在科技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銀川的河湖正書寫著新時代生態治理的生動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