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綠化作為城市交通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面臨養護效率低、污染排放高、人力成本攀升等困境。近日,一款搭載“雙刀架協同作業系統”與“新能源鋰電池動力”的公路綠籬修剪機正式投入應用,憑借技術創新實現效率、環保與安全的全面突破,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該設備最核心的革新在于雙刀架協同設計。上層采用復合旋轉圓鋸片刀架,配備高速旋轉鋸片,可輕松切割直徑超10厘米的粗枝,配合360度低速旋轉覆蓋,徹底消除修剪死角;下層三軸直列斜置刀架通過三把特制刀片同步推進,實現1800毫米寬幅的細密綠籬無縫修剪。雙刀分工協作模式下,單次作業即可完成“頂部修剪+底部清理”雙重任務,效率較傳統設備提升超60%,單小時作業面積達2000平方米,相當于8-10名工人的工作量。在精度控制方面,雙刀片交錯切割技術使切口平整度誤差小于2毫米,有效減少枝條撕裂,綠籬成活率提升30%。智能控制系統可實時調節刀盤轉速,針對高密度植被自動切換切割模式,確保分車帶綠籬、邊坡灌木等不同場景的整齊美觀,同時避免遮擋交通標識,兼顧景觀效果與行車安全。
動力系統方面,設備摒棄傳統燃油驅動,采用大容量磷酸鐵鋰電池組,實現零尾氣排放與低噪音作業。單臺設備年碳減排量超15噸,噪音控制在60分貝以下,特別適用于景區、居民區周邊公路。滿電狀態下可連續作業6-8小時,滿足高速公路雙側綠化帶單日養護需求,快速充電技術大幅縮短停機時間。經濟性方面,每小時電費僅數元,能耗成本較燃油機型降低90%以上,維護成本減少三分之二,無需更換機油或清理油路。軍工級電芯在-20℃低溫環境下仍能保持90%以上放電效率,可適配北方冬季作業場景。
針對復雜公路環境,設備采用模塊化智能設計。三節同步伸縮臂支持3-5.7米高度調節,配合±130度刀架擺動角度,可靈活切換平剪、立剪、斜剪模式。駕駛員通過駕駛室內觸控屏即可調節刀架高度、角度與切割速度,無需下車操作。安全防護上,雙刀架作業范圍嚴格限定在車輛側方安全區域,操作人員無需靠近公路邊緣,大幅降低車流中的作業風險。臨時占用外側車道的作業方式減少對交通的干擾,實現“養護不堵車”。智能控制系統實時監控電池狀態、刀盤轉速與切割阻力,自動調節功率輸出,確保設備穩定運行。
目前,該設備已在全國多場景規模化應用。在高速公路養護中,單臺設備年維護里程超1500公里,將應急車道灌木修剪周期從15天壓縮至5天;市政綠化升級中,景區周邊作業噪音低于65分貝,投訴率顯著下降;生態修復工程中,有效清理生態隔離帶入侵物種,為新能源基建、生態園區提供配套養護支持。其“高質、低碳、精準、安全”的特性,不僅解決了傳統養護模式的核心痛點,更契合“雙碳”目標與行業發展趨勢,成為推動綠色交通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