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產規模超萬億元的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博時基金”)近期完成高層人事調整。原總經理張東升任董事長半個月后,公司宣布由陳宇接任總經理一職,標志著這家公募行業“老五家”機構正式完成“招商系”高管團隊組建。
公開資料顯示,新任總經理陳宇擁有跨金融領域的復合背景,曾在工商銀行、華夏銀行、泰康資管等機構任職,2017年加入招商局仁和人壽后歷任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等職。其金融從業經歷覆蓋銀行、保險資管、養老投資等多個板塊,這種多元化背景被業內視為推動博時基金戰略轉型的重要優勢。
截至2025年9月末,博時基金管理規模達1.14萬億元,其中固收類產品(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規模占比79.49%,達到906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近一年新發的34只基金中有28只為指數型產品,帶動指數基金規模同比增長80%。不過主動權益類產品仍面臨挑戰,混合型基金規模較2021年末峰值縮水超五成,成為亟待突破的業務短板。
在盈利表現方面,博時基金2022-2023年連續兩年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2024年雖實現企穩回升,但增長動能明顯不足。數據顯示,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6.36%和0.2%,較2021年峰值仍有較大差距。這種壓力部分源自公募行業費率改革,自2023年7月實施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率從1.5%降至1.2%,托管費率從0.25%降至0.2%,直接壓縮了基金公司的收入空間。
人事調整背后凸顯股東戰略布局。作為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募機構,博時基金第一大股東招商證券持股49%。此次高管變動均屬招商局集團內部組織調動,董事長張東擁有近30年招行系統工作經驗,總經理陳宇則具備招商局體系內多機構協同經驗。這種安排被解讀為強化集團生態協同的舉措,有望通過資源整合獲取低成本資金和優質項目。
固收業務作為博時基金的傳統強項,近年呈現“沖高回落再回升”態勢。其債券基金規模在2024年末達到4490.53億元歷史峰值后,2025年一季度縮水近400億元,三季度末回升至4305.15億元,排名行業第二。不過核心團隊流失問題凸顯,2023年以來多位固收領域資深人士轉投他處,目前“千億頂流”魏楨管理的3747.44億元資產中,貨幣基金占比超88%,部分債券型基金規模不足1億元。
主動權益領域,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期混合作為規模最大的混合基金,2022-2023年連續兩年虧損幅度超同類產品平均水平,規模三年縮水55%。不過2024年通過加大科技股配置,基金凈值6個月內上漲近50%,規模回升至58億元。另一只成立超20年的老基——博時主題行業混合,近四年連續虧損,規模從100.63億元降至52.65億元。
面對行業變革,博時基金新管理層提出“轉型重塑、高質量發展”方向。財經評論員指出,陳宇的跨領域經驗有助于強化資產配置與風控能力,其保險資金管理經驗可優化“固收+”策略,同時推動養老金管理等創新業務。在被動產品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指數基金擴張與主動權益投資能力重建,成為這家萬億公募機構面臨的核心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