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閉店潮”的討論甚囂塵上時,西貝餐飲正經歷著成立37年來最嚴峻的考驗。這家在全國擁有近400家門店的連鎖品牌,在兩個月內陸續關閉近10家門店,引發外界對餐飲行業寒冬的深度關注。但這場看似危機的調整,實則暗藏著企業轉型升級的深層邏輯。
閉店調整并非臨時起意。據企業方面透露,此次門店優化主要涉及租約到期和經營效益評估,屬于年度常規動作。但10月以來集中關閉的門店數量,仍折射出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主動選擇。在哈爾濱萬達廣場店開業當日,消費者排隊兩小時的盛況,與部分門店關閉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加減法”策略背后,是精準的市場判斷。
在11月發布的官方聲明中,西貝明確提出閉店處理的三大原則:提前72小時公告會員、無條件退還儲值余額、優先安排員工內部轉崗。這些舉措不僅維護了消費者權益,更保障了近千名員工的就業穩定。與此同時,企業承諾將食品安全作為核心戰略,推進“陽光廚房”建設,通過透明化操作重建消費者信任。
價格策略的調整成為撬動市場的關鍵杠桿。國慶期間推出的“消費即贈100元無門檻券”活動,帶動門店客流量環比提升40%。更令消費者驚喜的是,菜品價格下調的同時,菜量增加20%,兒童餐的蔬菜配比更趨科學。這種“加量不加價”的策略,在社交平臺引發“薅羊毛攻略”的二次傳播,有效激活了沉睡客戶。
家庭消費市場的深耕成為西貝的護城河。自2017年提出“家有寶貝,就吃西貝”的定位后,企業圍繞親子需求構建了完整服務體系。明廚亮灶的廚房設計、兒童專用餐具、生日派對服務等細節,精準擊中帶娃家庭的痛點。數據顯示,家庭客群貢獻了超60%的營業額,且復購率是普通消費者的2.3倍。
在菜品研發上,西北菜系的天然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少油少辣的烹飪方式、五谷雜糧的均衡搭配,使兒童餐添加劑使用量為零,老年餐軟爛程度達到醫學標準。這種全齡段覆蓋的產品策略,讓西貝成為家庭聚餐的首選場所。某門店經理透露,周末家庭客群占比高達75%,不少家庭甚至形成“每周必吃”的消費習慣。
服務創新持續創造驚喜價值。等位區的魔術表演、涂色畫冊、雙語菜單等設計,將枯燥的等待時間轉化為親子互動場景。某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分享的消費案例顯示,四人餐原價417元,通過疊加代金券后僅支付17元,這種極致性價比體驗,讓門店在午市時段的上座率突破95%。
對比行業案例可見,危機應對的關鍵在于把握轉型時機。2005年肯德基食品安全事件后,通過“透明廚房”改造和新品研發,三個月內恢復銷量并提升品牌信任度。西貝此次調整,同樣抓住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性價比的核心訴求,通過戰略收縮與精準擴張的結合,實現品牌價值的重塑。
當前,西貝面臨的新課題是如何將短期促銷轉化為長期忠誠度。隨著代金券使用高峰過去,企業需要持續驗證服務升級和產品優化的成效。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消費者依然愿意走進門店,當家庭客群保持穩定消費,這家餐飲企業的根基就依然牢固。這場危機,或許正成為其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轉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