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近日在北京舉辦了一場以創新與知識產權為主題的論壇,重點展示了2024年在技術研發與專利布局方面的最新成果。公司副總裁兼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在會上透露,過去一年華為持續加大全球技術投入,公開專利數量突破3.7萬件,向國際標準組織提交的技術提案超過1萬篇,同時發表學術論文逾千篇,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彰顯其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發活力。
在專利商業化運營方面,華為2024年通過專利許可實現收入約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8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累計支付的專利許可費用已達累計許可收入的三倍,體現了對全球創新生態的持續貢獻。截至2024年底,華為授權專利技術已廣泛滲透至全球智能終端產業鏈,其中5G設備授權量超27億部,Wi-Fi設備授權量突破12億部,多媒體視頻編解碼專利覆蓋設備超過32億部,合作方包括多家國際知名企業。
長期研發投入構成華為技術競爭力的核心支撐。數據顯示,近十年該公司累計研發支出達12490億元人民幣,2024年研發費用為179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0.8%,研發強度持續領跑全球主要科技企業。目前華為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5萬件,連續十年蟬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PCT國際專利申請榜首,2024年以6600件申請量保持領先地位。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在論壇致辭中強調,開放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并非矛盾關系,而是推動技術進步的雙重動力。他表示:"華為通過自身實踐,致力于構建更加開放均衡的全球創新生態。"這一觀點呼應了公司近年來在技術共享與知識產權合作方面的積極舉措。
論壇期間,華為揭曉了第六屆"十大發明"評選結果,入選技術涵蓋高性能計算、鴻蒙操作系統、智能存儲等戰略領域。同時,其公益性專利檢索平臺"查思專利"完成功能升級,新增語義檢索與AI摘要功能,旨在為科研機構和創新主體提供更高效的技術情報服務。這些舉措進一步體現了華為在技術開放與知識共享層面的持續探索。











